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澜沧山间“百灵鸟”李娜倮用歌声引领村民致富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12-02 09:06

原标题:澜沧山间“百灵鸟”李娜倮用歌声引领村民致富(引题)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纵情歌唱。”随着指尖触动吉他的琴弦,李娜倮发髻上垂坠的五彩绒球也随着节奏跳动。

这位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村寨里的“百灵鸟”,不仅通过热爱和努力圆了自己的歌唱梦想,还以歌舞演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帮扶乡村群众凭借技能增收致富,传承拉祜文化,将拉祜族群众的幸福心声传唱至大江南北。

来自澜沧山间的“百灵鸟”

“当年我爸爸卖了家里养的猪买了一把琴,经常弹唱拉祜族的这些歌曲,我从小就喜欢上了我们拉祜族的文化和音乐。”李娜倮对记者说,受家乡文化和父亲的影响,自己从小就浸润在音乐的海洋中,经常对着山谷放声唱歌。

随着年龄增长,李娜倮的文艺天赋逐渐显现,她在13岁就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开始创作歌曲,精通各样拉祜族歌舞文艺。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李娜倮发现,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面临着成为“绝唱”的危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牡帕密帕》重新在拉祜族群众中广泛传唱。

经过多方寻找,她终于找到一位会完整演唱《牡帕密帕》的老人,并跟着他学习演唱,再教给其他村民。同时,为了延续和弘扬《牡帕密帕》,李娜倮还把歌曲中的拉祜语翻译为汉语,组织村民以歌伴舞的形式传承和保护险成“绝唱”的民族史诗。

初中未毕业的她还通过自学作词谱曲,创作出《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族歌舞。此后,她还多次应邀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为各地带去拉祜族的歌舞文化。

守望乡土走出致富新路

在全国各地表演和创作的同时,李娜倮带着村民一路唱到了央视大舞台,唱进了国家大剧院,大家的收入也更加可观。然而,她也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外出演出,大多数人只能留守小山村,要让乡亲们共同富裕,就要想方设法振兴乡村。

据了解,2013年初,澜沧县老达保村民小组有贫困户92户402人,贫困发生率为79%。村里水、电、路不通,外人不进村,村民不出山。2013年,李娜倮决定成立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让全体村民都成为公司员工,村民变股东、村寨成企业。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名气不足,再加上村里还未发展起旅游业,忙活两个月下来,全村收入仅200元,李娜倮却始终相信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她一边稳住民心,一边想尽办法寻找演艺资源,争取演出机会,终于蹚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致富之路。

近10年来,老达保村以歌舞演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85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465.36万元。游客来了,村里开办了农家乐,建起了民宿客栈,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9.36万元。

在歌声中传承拉祜文化

秋冬季节,记者走进老达保村,拉祜族特色民居整齐俨然,硬化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家中现代化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村里还建有演艺舞台、《牡帕密帕》传承馆、观景台、传统民间活动体验区等旅游设施,吸引了许多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李娜倮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忙活,带领村民排练节目,教孩子们跳芦笙舞、弹吉他。她还在村里成立了达保娜倮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带着村里的群众手工制作拉祜族特色服饰、开发旅游商品,帮助村民销售茶叶、蜂蜜等生态产品。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身为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的李娜倮,对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进行了更深度的思考。以老达保村为示范,澜沧县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为抓手,在全县161个村委会(社区)都组建了文艺队,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创作基地,推出了一批原生态歌舞。

“这10年来,我们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一直坚持在做拉祜族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李娜倮表示,今后,要把老达保这个拉祜族传统村落保护好、建设好,通过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人认识拉祜族,了解拉祜族文化。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