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2022-11-29 11:09

原标题: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同时提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两者相互促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涵在于增强区域发展的韧性与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有助于挖掘区域竞争优势与潜能,为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经济布局提供重要基础。我国区域间自然禀赋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区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有利于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产出效率。一方面,通过绿色转型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地区生产力水平,可以进一步激发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潜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综合能级跃升;另一方面,通过扩大生态资源、清洁能源开发和提升交通、信息通达性与市场连接性,赋予偏远地区、传统资源能源富集区、生态与农业重要功能区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比较优势,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必要支撑。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深化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合作,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有利于利用低碳经济新业态和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巩固与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经济体系抗冲击能力,在助力构建强有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增强在国际循环中的竞争力。

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有助于弥合区域软硬环境鸿沟,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坚实保障。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新基建均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通过远程/在线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能力,弥合区域之间的软硬环境鸿沟,为缩小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

以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为抓手,迅速提升发展能级、补足区域发展短板,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一个区域能否顺应能源变革趋势、开拓清洁能源发展新局面、驶入绿色低碳转型“快车道”,以及是否在数字经济领域处于领先优势,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竞争力。各区域应充分把握低碳转型与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资源能源富集区域,应着力利用能源供给优势发展布局数字产业,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创造新业态。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低碳转型滞后的地区,应着力推动低效数据中心的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节能降碳,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均较高的地区,应着力加速两者的融合创新,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以低碳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支撑,打通区域经济循环堵点,弥补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循环中仍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发育不足和协作不畅、要素流通效率不高、区域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结构不合理、新能源供需空间错配以及区域生态空间共建共保有待加强等堵点。加快发展低碳技术、数字技术,应着重弥补上述薄弱环节,在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加强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化区域在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分工,进一步促进城乡与区域的产业链协作;加快数字化信息平台与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与要素流通效率;运用大数据与低碳技术引领智能消费、低碳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与消费能力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速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区域间新能源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大力推动都市圈、城市群的生态协同建设与治理。

以低碳转型和数字基建为依托,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现代经济领先地区与传统经济优势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扩大数字基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基础设施通达性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要素流动、产业协作;通过建立清洁能源供需关系和低碳产业链合作,以及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加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市场连通与利益共享,促进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均衡。

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东部地区应通过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示范引领全国其他地区共同发展。以东部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应全面推进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能耗实时监测、数据智能分析与节能增效优化,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推进政务数字化进程,形成数字经济支持下的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以扩大碳交易、减少碳排放为引领,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中心低碳高效运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通过低碳转型与数字化发展联动,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率先建立起更先进、更高效的经济结构与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在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内陆地区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低碳转型、数字化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因经济社会基础和政策资源优势突出,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进程相比其他地区推进更早、更快,形成了一个个低碳转型、数字化发展的高地。内陆地区应立足中心城市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充分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加强其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结合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和新能源基地的布局与建设,带动都市圈、城市群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欠发达地区以及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等,应深挖低碳转型潜力与加强数字化改造,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防止其与发达地区拉大发展差距,保障其特殊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东北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传统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工业的数字化改造与绿色转型,以此带动本地数字技术研发与低碳运行水平。不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应以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契机、以提升数字算力与分析能力为抓手、以共建共享跨区公共服务为支撑,培育精准农业、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提高传统能源产业与重工业的发展效率,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立足低碳协同与数字协作,构建新的区域经济联系。通过低碳协同和数字协作促进区域间联动发展,在过去产业转移、功能疏解、对口支援等基础上开拓新型区域经济联系通道。通过低碳协同加快区域间在新能源研发、制造及供给全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培育跨区域低碳产业集群,增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数字协作方面,一是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通过加强数据要素流动带动更深层次跨区产业与服务联动发展;二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围绕数字产业协作,推进大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增强区域数字产业的集聚力与影响力,深化区域间经济联系。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可数字化服务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覆盖,让这些地区的人民及时共享较为先进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商业、金融和技术服务等,提高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态保护功能突出的地区通过相关交易平台销售碳汇等生态产品,提高收入水平。

(作者:刘玉,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