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实现矩阵式发展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在市场、艺术、产业等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中国电影实现矩阵式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2022-10-13 13:26

原标题:在市场、艺术、产业等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引题) 

中国电影实现矩阵式发展(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袁云儿

这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张,票房一再刷新纪录,观众观影习惯已经养成。以主旋律影片为代表的国产电影,在市场上强势发力,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既有很好的票房成绩,又得到观众的支持和喜爱,既有正能量的传播,也有艺术上的探索。中国电影这十年来不是简单地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而是在市场、艺术、产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整体上构成了我们电影的发展,是一种矩阵式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说。

市场

国产片主体地位稳固

过去十年里,中国电影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一部部紧扣时代脉搏、紧跟观众需求、故事精彩动人、制作水准成熟的商业大片应运而生,将电影票房推向新高度。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仅为171亿元,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70亿元,同比增长1.75倍。

票房高达57.75亿元的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长津湖》,无疑是电影市场繁荣景象最突出的范例。该片拥有华语电影从台前到幕后的顶级配置,对“长津湖战役”全方位的展现不仅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感受,也引爆了全社会强烈的爱国热情。《长津湖》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巨大的市场潜力。

过去的两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均超过北美,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这其中,国产片的票房贡献最大。在中国影史票房榜中,排名前十的电影中,有九部都是国产片,《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牢牢占据前五名的位置。国产片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

火爆市场的背后离不开硬件设施的进步。我国影院数量从2012年的3000家发展到2022年的12000家,增长了300%。IMAX、中国巨幕等特效厅的快速建设,提升了观影体验,扩大了市场规模。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近十年热门档期逐步成熟,观众越来越习惯在节假日走进电影院,尤其是春节档、国庆档引发的观影热潮,诞生了一批票房“30亿+”的爆款作品。此外,类型片不断成熟,找到了更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故事。

艺术

类型题材风格迎来创作井喷

主旋律影片完美融入商业元素、现实主义题材引发观众共鸣、动画电影大放异彩、小众文艺片彰显品质……从艺术表达上看,十年来的中国电影在类型、题材、风格上迎来了创作井喷,市场丰富性和多元性进一步提升。

如果说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是主旋律商业大片的一次试水,那么2022年的主旋律影片已经完成了多次迭代升级,在题材和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是军事动作主旋律,主打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革命者》《1921》回溯历史,讲述先辈们的峥嵘岁月;《中国机长》《万里归途》《平凡英雄》聚焦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洋溢着追梦人的理想情怀……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新神榜:杨戬》等国产动画电影,让人领略到了中国故事和东方审美的独特魅力。《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的导演赵霁感慨,每次电影上映后,他都能感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宽容。“以前观众看外国动画比较多,最近几年大家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国漫作品,开始养成这个习惯,毕竟国产动画和我们的文化更近。”他说,“从创作的角度看,一方面是从业者经过更专业的教育和训练,用更新的影视思维来创作;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逐渐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

以往被视作小众、缺乏票房潜力的文艺片、纪录电影,这十年则凭借高口碑,既实现了艺术表达,也收获了令人惊喜的票房。2016年的《百鸟朝凤》,还需要出品人“下跪求排片”,如今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再小众的作品也能找到属于它的受众。《冈仁波齐》《地球最后的夜晚》《掬水月在手》《爱情神话》等片的“出圈”就是这样。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影展、FIRST青年影展等大型节展,也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无门槛的舞台,让他们看到了实现电影梦的可能。

产业

成熟高效的制作体系建立

剧本阶段有“剧本医生”提意见、拍摄前利用虚拟制片提高效率、后期制作有MOREVFX这样的国产顶级特效公司保驾护航、宣发手段玩出各种花样……无论是电影创作的初期筹备、现场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发行营销等各环节,这十年的中国电影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高效的工业制作体系,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

今年暑期档的现象级影片《独行月球》,让观众惊叹,原来国产片的视觉效果已经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坦言,早在该片初创阶段,他们就知道,这会是一部重度电影工业作品,将面对巨大挑战。在影片公映前的每个阶段,主创团队都自觉向国际水平看齐,以创新的系统化思维创作,最终达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新高度。片中的袋鼠“刚子”全身毛发将近五千万根,剧组充分运用动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高精度渲染等技术,呈现出一个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毛发纹理均栩栩如生、逼近真实的数字角色。

“现在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基本到了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出来的程度,这是巨大的进步。”刘洪涛说,这一进步,离不开观众欣赏需求的提高和中国电影人的奋斗。

从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迈出的第一步,到后续的《刺杀小说家》《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每一部都在上一部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在制作上更进一步,同时也为下一部提供经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就在一部部作品的实践和从业者之间的“传帮带”中稳步前行。

专家点评

温暖现实主义

看到光明和希望

三个关键词总结这十年。

首先是主旋律电影的不断拓展,与观众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传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占据了市场。新主流电影只有不断拓展,在题材、类型、风格上做到多样化,才能满足观众需求。

第二个关键词是温暖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的根基,离开了根基,中国电影发展就会失去基本方向。温暖现实主义,则是说在直面现实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和希望,像《我不是药神》《送你一朵小红花》《少年的你》都是比较优秀的这类作品。

第三个关键词是档期的优化。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无论行业还是观众都对档期有了很明确的认识,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成为每年的重要票仓。未来,我们还要不断优化档期,要提前布局,像超市一样供应品种丰富、类型多样的影片,让市场多元起来。

我们这十年已经让观众养成了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未来要重点培养新一代95后、99后观众的观影习惯。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饶曙光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