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内“小白”到一名混凝土“专家”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业内“小白”到一名混凝土“专家”

来源:中工网
2022-10-02 09:15

三十年来,王之敏始终都在与混凝土打交道,从一名对混凝土一无所知的业内“小白”,逐步成长为对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复配、调试拿手的业内“专家”,将自己打磨成了一名纯正的“匠人”。

1

王之敏检查混凝土试块 刘岳  摄

技术入门,掌握混凝土特性

混凝土施工时,为了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合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必须保持很好的流动性,坍落度必须满足入模要求。入模振捣完毕后,为了尽快地开展下道工序的施工,还会要求混凝土尽快地提升强度,既要缓凝还要早强,这就出现了矛盾。正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坍落度损失,推迟混凝土初凝时间,会采用在外加剂中添加缓凝组分的办法,比如加入葡萄糖酸钠等,但会存在初凝和终凝一起推迟,达不到早强的风险。为此,王之敏在试验室内一天进行了近五十次的拌合试验、观察以及验证,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外加剂中加入硫酸盐类早强剂让混凝土早强,再同时加入缓凝类组分让混凝土缓凝,在大量的试验之后,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透彻,破解混凝土难题

在太兴铁路项目建设中,其中有5座隧道均为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山峰相连,冲沟发育,多呈“V”字形,且含水量大,稳定性差,极易坍塌掉块,施工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塌方、冒顶事故发生。”刘岳说到道.“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王之敏几乎每天都在各个施工段、面之间来回奔波,进行取样、试验、监测,并作为太兴项目部QC小组成员参加了对膨胀土隧道施工变形控制的研究,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对黄土裂隙注浆的质量控制上。”通过对注浆配比的反复调配,最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达到了预期目标,在QC小组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小组也获得了2011年山东省建筑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他参与的“膨胀土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成果,也被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山东省建筑业协会评为了优秀成果三等奖。

“有想法就有方向,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其实我就是个‘和泥儿的’,以后我更会将试验检测工作进行下去,让混凝土保持最佳状态。”王之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熟练掌握,适应新管理模式

铁路项目正在推广工程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平台对混凝土拌合等过程实施数据即时上传,当所使用的施工配合比拌合数据发生变动超出理论配合比的允许偏差时就会自动报警,影响施工企业当年的信用评价。这给现场施工带来难题,原材料是不断变化的,这会导致混凝土配合比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根据这个现状,王之敏夜以继日地在试验室反复试验研究,对各种种类的外加剂相互掺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加剂复配技术,通过利用萘系减水剂、脂肪族类减水剂和氨基磺酸盐类减水剂三者之间良好的相容性,帮助项目实现了以一变应万变,通过动态控制外加剂质量,满足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技术升级,转型新材料

2020年,王之敏从试验检测领域转到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上,虽然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当他真正面对在中铁十四局全集团开展新材料推广应用的时候,心中也是一片茫然。他积极与上百个在建项目一一对接、筛选,再安排试验、适配及供应等后续工作,为了保证新材料各种数据的准确性,他到各地实地调研、取证,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深夜下班成了工作常态,但是他没有一句怨言,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做好!”最终研发了减水剂母液、速凝剂等新材料,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配比优化需求,目前已供给190个项目使用。

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了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并先后通过了国家认监委、铁道质监中心等内审员培训,多次获得该公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用心工作,勇于担当,是我们铁建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主动、用心、沟通、担当”的工作理念。

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路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王之敏,深知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性,为了让从事工程试验检测的新学员掌握相关知识,他还编撰了一本《水泥混凝土技术指导手册》,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年轻的同事,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地掌握各种质量控制要点,供他们形成经验解决现场的混凝土配比难题,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混凝土配比技能人才。(刘岳 陈燕杰)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