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情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立足国情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全国政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一)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2-10-01 08:34

原标题:立足国情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主题)

——全国政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一)(副题)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做了扎实工作,为乡村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涉农职业教育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仍然突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适应,与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不匹配。9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作主题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现实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全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全国1.2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的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乡村振兴各个领域。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更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教育有效助力“造血式”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既注重“富口袋”的技能培养,又注重“富脑袋”的观念提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如何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结合调研,我们建议:

一要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教生获得感,扭转当前职教生就业出现的“离农”现象和乡村“空心化”倾向,以“好就业”“就好业”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弘扬和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培养真正爱农业、爱农民、能够扎根农村接续奋斗的人。

二要用发展的机遇把人留在事业中,畅通职教生发展通道,在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产科教融合和县域城乡融合中释放更多机遇,探索从农业农村优秀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延长乡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同时,注重发展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以县城为依托保障好乡村人才及其家庭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缓解“后顾之忧”。

三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使用“两张皮”问题,把专业设在产业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培训融进田野里,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通过“干中学”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加快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适配,实现“产”中融“教”“教”中寓“产”,不断提高“产业端”与“职教端”的匹配度。

四要用好职业教育助推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市场双向开放,营造有利于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生出彩”的良好环境,成就更多“新农人”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精彩故事。在乡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情况下,要用好返乡创业人员带来的“新人力资本红利”,因势利导推进返乡入乡创业浪潮,让“新农人”挑上“金扁担”,真正做到把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

五要用好职业教育打造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助推器”,造就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人才,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帮助“新农人”用好手机电脑“新农具”,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赋能加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加强智慧农业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农业专业人才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吴晓青

调研发现,由于涉农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与涉农职业教育本身的公益性、外部性不完全匹配,管理体制机制不畅,“招不来、留不住、下不去、用不上”现象仍然突出。为此建议:

提升战略认识高度,跑出涉农职业教育“加速度”。从服务基础产业、保障民生、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参考师范教育政策,将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调整为从公益性和外部性出发,以政府买单为主,社会资源有效引入为辅,并建立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持续完善配套法规,提高涉农职业教育“满意度”。国家和地方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以实际举措落实职业教育法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建设,就地就近开展培训。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磨涉农职业教育“精细度”。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完善的涉农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职称评定体系,实行涉农职业岗位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一揽子政策设计和措施,从“出口”到“进口”一体化规划。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国家薪酬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导向;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分期定岗定编,实施政府定向、企业定制、就业定职政策,放宽涉农岗位对学历、资格要求。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

推动办好职业院校智慧农业专业群

韩鲁佳

智慧农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全链条生产要素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新形态,是未来农业竞争的制高点。建议:

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增强涉农职业教育适应性。以智慧农业专业群建设为发力点,优先支持高水平涉农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现代种业、智慧园艺、智慧养殖、智能农装等专业建设;面向国家粮食和农业主产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等,统一规划招生、培养和使用,实施单考单招、定制培养、政府买单、定向就业,加快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加大办学投入,增强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紧跟新技术、新装备迭代步伐,重点建设面向不同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的专业化、综合性实训实习平台和生产基地,实施“校园+田园”培养,促进“师生到田头、论文写大地”;加强产教协同培养、普职对口支援,提升涉农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字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一体化设计和开发与产业适配的专业精品课程群、在线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提高教育供给精准度。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加速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

孙东生

针对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乡村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行业、产业、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建议:

精准推进涉农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供需有效对接。部省共建一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差异化的实践路径。注重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参与乡村振兴,加速布局数字农业、生物农业、农业现代物流领域的学科专业,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打造贴近农村、靠近农民的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快涉农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改革,建立校企混编、专业融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支持建立职业院校、涉农企业、农村双向交流互聘机制。开展新一轮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建设,加大对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县域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支持省级层面在重点乡镇打造“三农”职业教育办学基地,向下延伸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农村技能培训基层阵地。支持在特色村屯建设职业教育实践田、实践站、实践点,有针对性打造一批“接地气”的培养培训项目。

加快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支持县域涉农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项目中,加大对农业大省涉农职业学校支持力度。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

努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涉农人才

李冬玉

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涉农人才是涉农院校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办好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引导涉农人才向农村流动。加大对涉农专业投入,提升办学质量和就业吸引力。支持有条件的省市院校增设涉农涉乡专业,并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引导学生立足乡村振兴开展项目实践,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和“公费农科生”政策,实现人才“定向”培养;建立以“定岗定编”就业为导向的鼓励措施,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村“造血”本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涉农中职学校加挂技工学校牌子、申办技师学院,布局新产业新业态急需涉农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面向农村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深化东西部帮扶合作机制,围绕劳动力市场急需紧缺工种,联合开设订单班、定向班、冠名班等,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跨区域协作;增加农村农民技能培训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建议依托职业院校开展对“乡村工匠”的培育培养工作,实现“土专家”“田秀才”与专业化涉农人才良性互动的局面。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突出重点求实效培训关键助振兴

郭跃进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一定要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力求实效。为此建议:

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经济知识培训行动,培养一支懂农的年轻基层干部队伍。调研发现,一个行政村中只要有3至5名懂农的骨干带头干,产业就可以兴旺,集体经济就有希望。在农村建立这样一支骨干队伍有基础。村级“两委”的班子成员和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政治上可靠,有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不足是现代农业技术经济等专业知识较欠缺。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依托职业院校开展常态化乡村振兴骨干专业培训行动,全面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能力,尽快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以当前务农农民群体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变“培训过”为“培训成”。建议在精确了解当地群众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由县级政府统筹职业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统一建立培训平台,采用田间课堂、雨天讲座、农闲进修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聘请第三方对培训成果开展评估评价,确保培训成果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体现。这些培训形式一般成本较高,有关部门的支持政策要足以覆盖高质量、高水平培训的需求。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把高职办到县域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王桂英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在教育部支持下,山东遴选60多所县域优质中职举办五年制高职,充分发挥县域21所高职作用,使县域每年招收的高职学生达10万余人。几年来,山东县域办高职成效明显:减少了中职升高职带来的毕业生外流,培养了一批在家门口的致富能手。山东作为职教试验田,初步尝到了高职办到县域的甜头。从近期调研看,一些有条件的大县、强县和特色县都希望办高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为此建议:

根据新职教法职业教育政府统筹、地方为主的规定,对一些经济、人口和农业大省,分级分类试点,由各省按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和布局审批。各省可根据实际支持一些有需求、有条件的县域将优质中职办成高职,建设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社区教育、技术推广、技能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高职院校,既巩固优化职普比,又满足中职孩子接受高职教育、在家门口拿到高职学历的愿望,更有利于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济南市委会主委,济南市副市长)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

教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职业教育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多元协同的办学格局,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已辐射到所有乡村。

要吸引更多职业院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地方政府为主、多部门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加大职业教育保障力度,切实改善涉农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待遇,为国家培养更多粮食安全的保障者和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以下,就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回应。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建设”,教育部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作用,加强县级职教中心涉农培训项目建设,下一步将准备尽快实施“示范县+乡村振兴”项目。鼓励推动试办社区学院,积极探索“半农半读”“送教下乡”等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农民、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历提升和面向涉农从业者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部分示范县落地。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示范县服务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同时启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试点工作。准备联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选择部分省份,依托省内涉农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开展县域人才培养培训试点工作。

关于“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转为本科职业院校,指导符合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正在推动职业院校更加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顺应新业态发展趋势,支持已有职业院校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按规定试办本科专业。积极实施国家双高计划。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共有197所高职院校成为双高院校,其中涉农院校31所。“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筹建农业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9所,目前已批复设立1所,正在推进设置2所。

关于“建立校企混编、专业融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包括“田秀才”“土专家”担任实习实训教师,教育部将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基本标准,形成工作机制,鼓励、聘请更多能工巧匠、乡村工匠担任涉农专业教师,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承担实习实践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打造一批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关于“将高职设置权完全放到省级政府,由各省按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和布局审批”,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的设立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下一步,教育部还将继续满足社会对高职、职业本科毕业生需求,倾斜帮助村里“两委”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接受一些系统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关于涉农高职生免费和“公费农科生”政策,教育部曾经制定过“免费师范生”等政策,“公费农科生”也可借鉴已有成功经验,下一步将配合农业农村部、人社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做好制度设计,从给予学生相应待遇和出路入手,在涉农核心专业、智慧化专业等领域予以入学分数、投入等倾斜,提高学生选择涉农专业积极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

关于加强县域职业教育机构建设方面,我们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力争使重点帮扶地区县,要么有技工学校,要么至少在培训机构建设上加快进度。目前在南疆已提出一县一个技工学校的布局,在此基础上,每校要有一个特色专业以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在西藏提出“1+6”,就是在西藏技师学院的基础上,在6个市建立技工学校,林芝、昌都、日喀则都已建立,特别是广东援建林芝的技工学校,面积扩大了许多。

关于人才评价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问题。我们这两年对工程技术领域的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贯通专门进行了部署安排,很多省特别在农业技术的职业贯通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河南省开展了对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起到非常大的引领作用。二是从乡村振兴角度,农村人才评价正处于转型时期。对同是农艺农技农机等方面涉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我们正进一步加大力度。对职业农民技能等级特别是涉农新职业人才评价,我们也做了探索。

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2492所技工院校,在校生426.7万人,去年招生167万人,每年毕业生也在100万人左右,其中很多人留在县里,相当一部分人是涉农专业。技工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到生产服务一线,希望各位委员多多关注技工教育发展。

关于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人社部跟财政部特别推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未来5年我们要建设500个基地和400个工作室,特别在技能大师工作室方面对涉农的要有所倾斜。

关于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职业技能竞赛,我们联合乡村振兴局,2019年开展了全国扶贫技能大赛,2021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确定11个项目,全国所有省级单位组织618名选手进行的竞赛,带动了各省份普遍开展乡村职业技能竞赛,重点是围绕乡村振兴中产业人才的需求。明年,我们将继续与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关于事业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人社部去年专门出台政策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的政策进行调整,对技能岗位可以不作学历要求,重点考察技能水平。具体可总结为“三放宽、一允许”。“三放宽”即年龄放宽、学历放宽、专业放宽;“一允许”是对过去户籍的限制适当放宽。

关于就业创业保障机制,我们依托县乡政务服务中心普遍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窗口,这方面政策上也有许多具体的扶持措施。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