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 为制造大国重器培养人才团队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30多年来,刘伯鸣在一线边工作边思考边创新——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为制造大国重器培养人才团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9-30 07:29

【二十大代表风采】

原标题:30多年来,刘伯鸣在一线边工作边思考边创新——(引题)

为制造大国重器培养人才团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当选党代表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但这份荣耀并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更属于我们‘一重’,属于我们整个装备制造行业。”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高级技师刘伯鸣说。

个人成长在一线

始建于1954年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被称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

1990年刘伯鸣从技校毕业,30多年来始终扎根在一线。他最大的特点是,边工作、边思考、边创新。大型锻件制造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刘伯鸣就是在这个领域里奋斗多年的大国工匠。

“锥形筒体锻件”一度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难点,制约着我国核电锻件国产化的进程。为了打破外国垄断,刘伯鸣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关。

在攻关过程中,他始终思考着工艺参数、锻件铸(锻)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会和技术研发人员探讨参数和变形步骤,直至把问题解决后才能安下心来。

他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的生产过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操作细节,甚至在家里揉面的时候,不知不觉把面团揉成中间粗、两端细的低压转子的形状。

正是在这种近乎“魔怔”的状态下,刘伯鸣帮助中国一重突破了技术瓶颈,破解了超大钢锭中心压实、超大锻件截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等诸多技术瓶颈,攻克了超大转子锻件纯净性、均匀性、致密性制造的难题,实现了世界最大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锻件自主化,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这让该产品进口价格由原来的8000万元/支降至2000万元/支。

队伍壮大在一线

多年来,凭借不懈努力,刘伯鸣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在自己不断发力技术创新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队伍建设。

前几年,他在自己所在的水压机锻造厂创办了一个“工匠讲堂”,为20多位刚刚走进厂子的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

除了自己讲课,他还邀请优秀同行来讲课。别人讲课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我是在看孩子们的反应,他们有没有在听,有没有在思考,然后挑出好苗子重点培养,一对一教学。”

2021年,中国一重首次批量化生产风机轴,按照过去一天4到6支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用户要求。站在师傅刘伯鸣的肩膀上,徒弟张欣宇调整了天车和操作机的运行方法,把半小时的工序缩短为8分钟,产量一下子就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规律探索在一线

9月初,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刘伯鸣作为大国工匠中的一员参加了活动,和来自各行各业的翘楚齐聚一堂,共话工匠精神。

本次论坛开幕前组织了一场主题征文活动,刘伯鸣撰写的《弘扬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特等奖。他很看重这篇文章,因为这代表着他作为一名一线操作者,从动手实践向理论思考方向进行了升华。

在这篇文章中,刘伯鸣细致梳理了自己多年来带领团队、培养新人的经验。“十五字”管理方针、“三勤”工作法、严格执行操作要领书……

刘伯鸣在摸索过程中,非常注重思想认识在团队中的作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是由一整套价值理念来引领的,是个系统工程……责任意识和意志品格的锤炼则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最鲜亮的价值底色。”

此次湖南之行,刘伯鸣看到了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听到了其他工匠的经验分享。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让自己的行业与世界先进比肩。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好平台,让我们互相学习借鉴,从而让我们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刘伯鸣说。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