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缴住房公积金,行得通吗? - 权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让农民缴住房公积金,行得通吗?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9-26 11:04

原标题:让农民缴住房公积金,行得通吗?

16099990033781000_1280x720

浙江温州龙港市试点将农民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

2022年9月1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开始试点农民缴纳住房公积金制度。

具体做法是,对13个试点社区内年满16周岁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可自愿申请缴纳住房公积金,申请者按照本市2021年最低月工资标准(1840元)的10%缴纳,对尚未实现宅基地资格权,且同一户口簿内所有人员在本市范围内名下无住房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社员,可每月享受个人月缴存额25%、最高每人为75元的缴存财政补助。连续缴存6个月后,申请者在建造、翻修自住住房,或购买跨社区调剂保障房及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等方式购买自住住房时,均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30万元,最长期限10年,贷款利率比常规贷款利率下浮30个基点。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账户封存满6个月的,可申请办理销户提取。

试点施行1日50位农民申请缴纳

九月一开始,浙江温州龙港市的50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成为全国121个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市、区)中第一批享有住房公积金保障的农民,受到媒体关注。相关工作已经在龙港的13个社区试点。将农民纳入公积金建缴对象有什么作用?这跟城镇职工的公积金有什么不一样?

浙江温州龙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因为向农民开放土地有偿使用权,以及“发动群众集资建镇”等开先河之举闻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当地的又一个创新做法,是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

龙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蔡启尧告诉记者,在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下,当地把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项抓手。蔡启尧介绍:“特别是龙港2019年撤镇设市以后,我们的城镇化率、市民化率大幅度提高了,所谓的农民基本上都是自己打工的、做生意的,真正在田里干活的已经是少数了。温州正好有一个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我们受到启发,想把这个范围再给它扩大,把龙港的农民也纳入住房公积金管理。”

龙港市正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龙港市华中社区的农民冯亦霸准备缴存公积金来建新房。冯亦霸说:“我老房子拆掉安置到新区,孩子长大了需要住一个套房。商业贷款一套房子要40万,利息是4.9%,公积金政策出来了贷款利率是3.25%,每个月相差600元左右。我们建房需要资金,家里做点小生意,也需要资金流转,我们更需要这个政策。”

跟城镇职工公积金有何不同?

蔡启尧介绍,希望公积金制度可以缓解农村住房保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蔡启尧:涉及老百姓拆旧建新,他们就有这个愿望和需求,希望有资金支撑来改善自己的住房品质。

记者:村民真的去银行贷这个款,现在好贷吗?

蔡启尧:不好贷,还得要亲戚朋友担保。一般银行现在最多也就三年期,三年到了以后,要把本金,比如贷二十万、三十万要先还进去,再贷出来。手续也比较麻烦。公积金贷出来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慢慢还,一个月还几百块钱、千把块钱,这个压力就会减少了。

龙港市的50万常住人口中近半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满16周岁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纳入公积金建缴对象,包括大多数在村务农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等。按照不低于龙港市上年度最低月工资标准10%的比例,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连续缴存6个月后,可享受15万至50万元不等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跟城镇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房公积金是个人缴纳,没有单位等额配缴。但为了进一步增强政策支持力度,龙港市对建缴住房公积金的“无房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施地方财政按月配缴补助,标准为个人月缴存额的25%,最高不超过每人每月75元。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的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购房门槛”有所降低,温州市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龙港试点“农民住房公积金”的消息发布后,有评论猜测这是促进消费的一种方式,对此,蔡启尧回应说:“跟这个搭不了(无关)的,因为社会上的买房是商品房,我们这个是属于农村宅基地,两个是不同的。”

记者:它其实不能用在去城里买房么?

蔡启尧:假如是改善型的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这一方面的考虑应该是比较少的。

记者:就算是村民用来翻新自家住房,也是促进本地消费的方式吧?

蔡启尧:对,要改善生活品质。

记者:但是我们的初衷不是促进消费?

蔡启尧:那不是。我们主要为了一个是没有房子的人,要给他资金来住房,第二个是改善自己的住房品质。我们的初衷没有说要促进房子交易。

蔡启尧介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8月31日发布,当晚在一个试点社区宣讲,已经有50位村民申请。9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经相关部门审核,将由龙港市公积金管理部门为他们开设个人公积金账户。“8月31日晚上我们在第一个社区华中社区,正好他们村里开代表大会,所以我们过去趁这个机会把这个事情宣传一下。华中社区正好是全域整治的试点村,已经在开工建设了,他们老百姓对自己的资金需求一清二楚,所以他们反应可能就会快一点。9月2日下午我打算把这13个社区叫过来,把宣传单印起来,给他们挨家挨户再发一下。13个社区我们算了一下,涉及有资格的人口是23800多人,5900多户。我们预计到年底目标是500户。”蔡启尧说。

意义不容小觑

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更多群体,有助于强化城乡住房保障功能,体现住有所居的政策导向;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资金来源,缓解部分地区流动性紧张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意义不容小觑。

近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扩面”,惠及更多新市民群体。具体来看,多地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面扩大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成为制度受益者。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在缴人数已超1.6亿人。

也要看到,不同地区和职业参缴情况仍然存在差异。一方面,东部地区公积金缴存规模整体大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单位职工缴存人数较多,低收入群体覆盖率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看,将农民纳入公积金缴存对象,能够保障更多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帮助更多人减轻住房负担,促进全社会安居稳业;同时也能够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房地产市场释放增量。

之前,有人曾担心我国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形成长期沉淀闲置资金等问题。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较高。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公积金提取总额始终高于缴存余额,且提取总额增速大于缴存余额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参缴人群中累计有1.47亿人提取过公积金。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多地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一些地方推出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互认互贷政策,将使用范围拓展到家庭装修、大病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这些举措扩展了公积金的使用场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民生改善。

当然,各地住房市场现状和人口结构特点各异,农民参缴住房公积金也要稳妥推进。在坚持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思路下,各地可进一步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公积金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更要进一步完善公积金配套政策,还应建立完善流动性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监控和有效管理,切实防止流动性风险。

对于服务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各地应广泛听取意见,采取切实可行举措,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下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部分地区提取公积金受到影响,个别城市热线服务不到位,甚至出现黑中介非法提取牟利乱象。对此,有必要进一步简化提取流程,推行线上申请受理,提升办理效率,最大程度惠及缴存者。

值得探索推广

近年来部分地区实施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做法极具创新性和启发性,将带来多重正面效应,值得进一步尝试探索和推广。

有利于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其中宅基地试点改革为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宅基地试点改革中,部分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但仍然买不起城市商品房,因此造成即使农村家中宅基地常年闲置也不愿意放弃,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试点改革。同时,在宅基地试点改革中,统一建造住宅、集中居住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有效做法,但仍有部分农民无力购买新建住宅。总之,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期限短仍是农民购房、建房的难题,进而阻碍了宅基地试点改革。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农民购房、建房的能力和积极性,扫清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试点改革障碍。

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

消弭城乡二元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人和土地的双向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农民在农村和城市建房、购房,更有利于集体土地的流转交易和集中开发使用,比如将闲置的住宅用地集中开发农家院和现代化住宅,吸引城市市民到农村旅游、度假,甚至长期租住,顺应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但活跃了农村经济,还释放了城市承载压力。

有利于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

农民市民化是推进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农民市民化不但体现在农民与市民在就业和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平等,还表现在保障权利方面的平等。2012年,中国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制度层面实现了农民与市民同等的医疗保障权利,但住房公积金制度迟迟未对农民开放,只是在城市务工且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按照城镇职工缴纳公积金。自2016年以来,陆续有地区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这一决策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农民与市民在住房保障方面权利的平等,从而推进了农民市民化进程。

有利于向灵活就业人员开放

长期以来,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单位与个人共缴的模式,这就意味着无职业、无稳定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未能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其基本居住权利无法保障。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零工市场不断壮大,灵活就业成为普遍形态。按照现行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灵活就业人员无法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而目前采用“自缴”或财政适当“补助”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模式完全可以推广至灵活就业人员,以提高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适应性,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总之,龙港市及其他地区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对于中国农村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均具有诸多积极意义,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因而应在时机成熟情况下向全国和灵活就业人员推广。当然,推广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本地财力尚可,城镇化率较高,零工经济发达、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建房购房需求大等等条件。

(综合来源:央广网、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413期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