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秋分,且看 ——古人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今天秋分,且看 ——古人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

来源:新华日报
2022-09-23 15:54

原标题:今天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且看 ——(引题)

古人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

新华日报记者 杨民仆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此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秋分无生田,处暑动刀镰”,我国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今日是秋分,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的。

设秋社日庆祝一年丰收

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季中扬教授告诉记者:“从最早形成氏族部落时起,古人就有了祭神的传统。如果一年作物丰收,百姓就认为得到了各方神灵的相助。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土地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之一。”

据季中扬介绍,《诗经》中有许多篇章就是关于祭祀的,最典型的是《周颂·载芟》《周颂·良耜》,是在西周初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周颂·载芟》是春天祭祀的乐歌,《周颂·良耜》是秋天祭祀的乐歌(《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

《周颂·良耜》中有:“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歌中展示的是秋天大丰收时一幅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杀一头大黄牛,它弯弯的双角真是好看。摆上祭坛,按自古留传的礼节,做完一道道仪式。

“‘社’字从‘示’从‘土’,‘示’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社’就是祭祀土地,祭祀土地的这一天就被称为‘社日’。”季中扬说。

据介绍,从汉代以后,“社日”一年有两次,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春天耕作之前,祈求社神赐福一年风调雨顺,时间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指用干支纪日法时天干为戊的日子,有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日,十天就会有一个戊日),大体在春分前后;“秋社”是在丰收之后,向社神报告丰收的喜讯,表示答谢,时间为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体是秋分前后,合起来称为“春祈秋报”。

春社是表达愿望,秋社是庆祝收成,热闹程度并不同。南朝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载:“秋分以牲祠社,其供帐,盛于仲春之月。”意思是秋社的仪式、活动往往要比春社隆重、热闹得多。

秋社有鼓乐、歌舞等活动

丰收时节,收获累累硕果,百姓感念土地神保佑的同时,也忘不了庆祝娱乐,赛神即是其中一项。赛神有赛大猪、赛大鹅等,就是各家各户的猪鹅宰杀后,摆在一块集中设祭,让神明评比,看哪—家的大,其实是给观看的人评比。

唐代张籍的《江村行》最后两句是:“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描写的就是一年农事完毕以后,大家聚在一起,举办赛神的活动。

宋代陆游有诗《赛神曲》:“嘉禾九穗持上府,庙前女巫递歌舞。呜呜歌讴坎坎鼓,香烟成云神降语。”获得丰收的农民,手持收获的稻穗来到庙宇酬报社神,女巫翩翩起舞。伴着击鼓声,祭祀的歌声四起,散着香味的烟气升空,神似乎也传来了回应。

季教授介绍,秋社时,击鼓是重要的娱乐活动,而且是特制的鼓。“《周礼·地官》中记载:‘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古代有多种鼓,作用也不一样。雷鼓和灵鼓除了形状稍有不同外,鼓上绘画也不同。雷鼓上画的是云雷纹,取于天象,所以祭祀天神时击雷鼓。灵鼓上画的是龙纹,龙为水物,所以祭祀地神时击灵鼓。”

南宋诗人李若川作的《村社歌》中有:“清晓冬冬鸣社鼓,前村后村走儿女。田家醵钱共赛神,谢神时晴复时雨。”社鼓响起了,村民们都出来了,大家一起凑钱参加赛神的活动,感谢神给了好天气,有晴有雨。

“人们还会以歌舞、演戏的方式酬谢社神。” 南京民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龙梅告诉记者。南宋杨万里有诗《观社》:“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饷癫。”人潮涌动,锣鼓喧天,追逐着鼓声奔跑的儿童尤其可爱。戴着面具的演员、唱着山歌的村民竞相登台,到处是热闹的场景。王侯将相尽管身份尊贵,但无法得到山农们那样的快乐。

宋代画家马远创作了一幅《踏歌图》,画面内容不一定在秋社日,但也描绘了百姓庆祝丰收的场景。在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田垄溪桥,木竹掩映,几位老农边歌边舞于垄上,有两个老农似乎还喝醉了酒。在路旁,有两个儿童,出神地看着他们。气氛欢快、清朗,表达着“丰年人乐业”的意境,孩子的出现也给画面添加了一股童趣。

吃肉、饮酒,美食也不能缺

秋社是庆祝丰收,当然离不开美食。

一是吃肉。“吃肉还有仪式,在祭祀社神的地方,派一个人切割祭祀之后的牲畜。因为不能出现分得多少不均的情况,所以这个分肉的人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要求是公平公正。”徐龙梅说。

宋代胡宿的诗《田舍》中有“牧童唱田歌,孺子宰社肉”。“孺子”是指汉朝的陈平,字孺子。据《史记》记载:陈平没有发迹的时候,在家乡祭祀活动中担任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适合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回:“假使以后让我主持天下,也会像分肉一样办事公正。”

唐代刘言史作诗《嘉兴社日》中有:“今年社日分馀肉,不值陈平又不均。”意思是:今年社日分余肉,没有遇到陈平这样的人,所以又不均匀。

“社肉又称福肉,据说吃了就能得到社神的福祐,小孩子吃了社肉还能伶牙俐齿,增强语言功能。”徐龙梅告诉记者。

二是饮酒。宋朝张耒的诗《田家三首》(其一):“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意思是:秋社之日,酒如白色的麦芽糖一样,乡邻们欢聚在一起,老大爷杀牛,老大妈做菜。头上插花的大姐抱着孩子来了,老人家拄着拐棍弯着腰过来了。大家从早上喝到晚上,露着大腿,挽着胳膊,醉态尽显。去年是灾年,要花百金才能换到米,今年是丰收之年,大伙痛痛快快喝一场,你就不要笑话他们了。

三是品尝饭和糕。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秋社时的盛况:“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这是达官贵人的社饭,品类多样。百姓会自制社糕、社果等,社糕以面、米制成,在发酵好的面粉中加入果仁、蜂蜜、白糖,然后上蒸笼,社糕就做好了,是老人孩子都喜爱的食物。社果是用可食青草汁和面制成的,完成后分而食之。

宋代赵汝鐩的《社日》中有:“稚子求聪多啖藕,佳人怕拙例停针。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意思是:小孩子求聪明多吃藕,因为这天规定要休息,所以妇女怕变笨,也停了针线。吃饭花样多,不要嫌弃杂,喝酒正当时,不要厌加满。陆游的《秋社》一诗:“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冬冬赛庙回。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书因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记取镜湖无限景,苹花零落蓼花开。” 徐龙梅告诉记者:“因为秋社这天放假,不应当看书或工作,所以作者感到一天都闲,而在这一天喝酒,传说可以治疗耳聋。社鼓、分肉、美酒等可见当时社日的热闹胜景,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充裕的喜乐和满足。”

秋社一般在秋分前7天到后2天的范围内,有的年份秋分、秋社与中秋节同一天,比如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九月十五,刘攽作诗《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记录了这个罕见的日子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