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土豆”上了世界餐桌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重庆巫溪:

“绿色土豆”上了世界餐桌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9-23 09:34

走进县城看发展

原标题:

重庆巫溪:(引题)

“绿色土豆”上了世界餐桌(主题)

从重庆市区出发,六个多小时后进入渝陕鄂交界处的巫溪县城,在油画般令人目不暇接的秋日山景映衬下,一些小巷店铺飘出的香味更加沁人心脾。

“巫溪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这个曾经在巫溪广为流传的自嘲段子,如今却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当地人对土豆的喜爱。“土豆焖饭、土豆丝汤、香煎土豆,还有全土豆的土豆宴。做不出几道拿手的‘土豆菜’,算不得地道的‘巫溪厨师’。”一家小食店的老板自豪地说。

巫溪境内山高坡陡,海拔落差超过1800米。过去山里只有“巴掌田”“鸡窝地”,村民全靠土豆、玉米、红薯这“三大坨”填饱肚子。立体地貌气候适合土豆种植,但连续种植容易导致土豆品种退化,还容易暴发俗称“马铃薯瘟”的晚疫病。2009年,巫溪启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建设,着手破解种子和种植难题。

文锋镇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离巫溪县城约40公里。这是群山环峙间一个难得的平坝,有简易的“专家大院”小楼,还有中国-比利时马铃薯工程中心。“1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甚至连基本的食宿都解决不了,但是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市马铃薯工程中心、中国农科院,还有比利时的专家,从年头到年尾,10多年来一直没断过线。”巫溪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梁峰铭说。借助科研,巫溪接连在新品种育种、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试管苗组培快繁、无土栽培、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防治、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智能仓储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中国-比利时马铃薯工程中心研发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已经覆盖巫溪90%以上的马铃薯播种面积,收集感病数据的准确率超过了95%。

远处的高山上已现多彩的秋色,繁育中心培育土豆原种的大棚里仍满眼嫩绿,科研人员和工人正忙着移栽刚刚发芽的试管苗。“这些试管苗是从优质品种中分离出不含病毒的茎尖,再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入土种植后就能长成脱毒的土豆原原种。”梁峰铭说。文锋镇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现在已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具有年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2000万株的能力。这些试管苗经过三级繁育,每年能繁育脱毒种薯5万余吨。现在,巫溪县每年的土豆播种面积超过35万亩,总产量超过50万吨。“巫溪土豆”在全国的推广面积,累计已达300余万亩。

塘坊镇村民谢进轩过去一直在沿海打工,几年前回来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土豆。刚刚种上秋薯,他每天都要到地里观察生长情况。“我们这里地势落差特别大,以前的地高高低低,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块,现在都整治成了连片的良田。”谢进轩说,好品种好技术,加上规模化种植,他种的土豆每亩单产能到3500斤左右,加上品质高、上市早,卖得起价,“一年净赚10多万元,不比外面挣得少!”

据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克友介绍,巫溪是“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全县的商品薯年销售额已突破6.5亿元,成为8万多种植户脱贫致富的“金豆豆”。今年县里又创建了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做长土豆产业链,带动休闲食品、预制菜等绿色工业,以土豆为突破口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推出的“全薯宴”、土豆花海、土豆博物馆等体验项目,使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加了32.11%和33.78%。继2020年入选首批中欧互认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后,巫溪土豆今年又通过冷链直接出口东南亚,从大巴山深处走上了世界餐桌。(记者 张国圣 黄汉鑫 通讯员 马丙合)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