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对超龄农民工的关爱,要再多些再细致些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丨对超龄农民工的关爱,要再多些再细致些

来源:中工网
2022-08-20 08:13

中工网评

本网评论员  郭振清

不久前,一些地方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建筑业超龄农民工集中清退的做法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如今,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些地方的政策措施有无调整?广大超龄农民工的工作就业状况怎样了?

8月19日的《工人日报》就这个话题刊发了记者的采访报道。采访发现,江西、安徽等地正在及时纠正“一刀切”清退的做法,要求已发布清退令的地方要尽快调整相关政策和执行方式,让超龄农民工温暖退场,并积极开发适合超龄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体现了有关地方政府部门闻过则改、积极作为、从善如流的求真务实之风,值得更多地方借鉴、效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超龄农民工群体正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8.2%,未来十年间将有近8000万农民工面临超龄问题。

现在的超龄农民工,曾经是中国城市建设和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多年来,他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成就了中国发展的奇迹。如今,尽管身体慢慢老去,他们中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并未有根本改变,同时还增加了自身养老的压力。

正如上述报道所述,绝大多数建筑业超龄农民工对清退政策保障自身安全的初衷都表示“十分理解”,但是,“在工地上,农民工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生存、生活”,”“超龄农民工自身各有各的难处,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比起安享晚年更倾向于增加经济收入”。

而且,许多农民工虽然超龄,但身体素质还很好,技术经验尤为丰富,施工操作也非常熟练。一些拥有过硬技术实力的超龄农民工“也不想让自己的技术荒废,想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因此,对超龄农民工,肯定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不仅如此,社会对超龄农民工群体的关爱和服务,非但不能减少,反而需要更多、更细致。

比如,江西省各建筑施工企业积极稳定农民工就业,倡导柔性管理,对现有超龄农民工进行专项排查登记,纳入动态管理,并将高龄农民工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开发适合岗位,上岗前全面体检,确保他们身体状况符合相应岗位要求。安徽省也要求各地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避免“一刀切” ,并对超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安全教育。

比如,为充分满足超龄农民工的再就业心愿,江西省推进农民工就业信息化动态监管,掌握建筑业农民工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布流向、技能水平、求职意愿等情况,搭建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科学设置岗位,开发超龄农民工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同时还将超龄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服务体系,提高超龄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引导服务性、公益性岗位向超龄农民工群体倾斜。

尽管风华正茂不再,但超龄农民工还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的服务对象。在超龄农民工数十年的务工岁月里,各级工会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他们维护工资收入等劳动经济权益、提升职业技能素质、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各级工会组织还应再接再厉,履职尽责,围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监督劳务合同签订、引导企业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继续做好超龄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服务工作。要有针对性地聚焦超龄农民工的急难愁盼,更多一些耐心、细心和诚心,积极主动地整合资源分类施策,千方百计地提供精准务实服务,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党和政府的更多温暖、工会组织的更大关爱,送到他们心坎里。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