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里的创效明星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鞠岳军对创新“上了瘾”,他带领的工作站获得国家专利23项,累计创效近亿元

油田里的创效明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8-15 07:44

原标题:鞠岳军对创新“上了瘾”,他带领的工作站获得国家专利23项,累计创效近亿元(引题)

油田里的创效明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实习生 王涛

54岁的“鞠站”热爱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打篮球,二是创新创效。

前者他每天要训练两个多小时,后者他日思夜想,感觉“上了瘾”,十分享受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站长鞠岳军常被工友们称作“鞠站”。身高1.87米的他,说话干脆、雷厉风行,是典型的东北汉子。

37年前,因为篮球特长,他被吉林油田特招为石油工人。作为企业篮球队的主力,他曾征战多场省级和行业大赛,是叱咤球场的风云人物。作为一线石油工人,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油田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晋级中石油集团公司专家、吉林省首席技师,成为生产一线名副其实的创新明星。

1777371_tpzz_1660289343754_b

题图为吉林油田建设的亚洲陆上第一大采油平台新立16号平台井。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摄

小胶圈破解大难题

盛夏7月,热浪在采油区空气里翻滚。

头顶烈日,鞠岳军和工友来到乾安采区Q174号油井,为漏油的减速箱更换胶圈。不到5分钟,抽油机便恢复了正常运转。

别看鞠岳军手中这个直径不到20厘米的胶圈不起眼,却为油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烦恼”。

“以前,治理一个漏点要3500元,有了这个小胶圈,37元就能解决,光咱乾安采油厂就因此创效近300万元。”鞠岳军对记者说。

乾安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成立于2015年,当时,厂里有500多处减速箱漏点,对外委托治理需要花费100多万元。为了少花“冤枉钱”,鞠岳军和工友们决心打掉“减速箱治漏”这个当时国内很多油田都无法攻克的“硬茬”。

他带领工友把密封装置拆开,每个零部件逐一研究,并综合分析了方形胶圈、弹簧式、钢骨架式三大类密封装置的优缺点。

经过1个月的夙兴夜寐,几十次的试验和调改,他们最终研发出了造价更低、更换更方便、更耐磨损的工字型密封胶圈,填补了东北地区减速箱治漏空白。

此时,距离鞠岳军转型成为石油工人已过去整整30年。

20世纪80年代,因为篮球特长被招进企业后,鞠岳军从熟悉的篮球场闯入了陌生的技能赛场。那段时间,他每天跟着厂里的老师傅跑现场,回家后,就手绘集输管网流程,钻研业务书籍。他先后自学了集输系统、水力学、微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靠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在技能赛场上投出一个又一个“好球”,不仅当上了集输岗岗长,还屡次在吉林油田公司的技能竞赛中大显身手。

“练体育的人有不服输的精神,敢跟困难硬磕。”鞠岳军对记者说。

在车间“挑刺”

与创新创效结缘后,鞠岳军在技能赛场“开了挂”,“金点子”不断。

沉降罐沉降效果不好,极易造成原油外输含水超标。经过潜心研究,鞠岳军提出了改造加药系统的建议,不仅使加药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创造出原油外输平均含水0.21%的油田历史最高纪录。

为解决污水外排问题,他建议在污水岗到热水炉之间铺设一条管线,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投资不足万元,却收效明显,极大降低了污染,又实现了节水、节电、节油目标。

“用思想来创新,用行动去创效”,走进鞠岳军领衔的创新创效工作站,一行大字跃入眼帘。站里的工友告诉记者:“平时,鞠站就爱带着我们在各个车间‘挑刺’,寻找攻关对象。”

此前,电机维修和充磁,本是工厂外委项目,厂内既没有维修人员也没有维修设备。“这活要是自己干,能给企业省下不少钱呢。”想到这里,鞠岳军创新的“瘾”又来了。

他一边选人培训,一边组装拔线机、切线机等设备,还动手盖起了烘干房,自建了一个电机维修组,当年就完成电机维修234台、充磁17台,为企业创效92万元。

“给他1元钱,他至少能创造出3元钱的价值。”乾安采油厂工会副主席梁锦华告诉记者,鞠岳军带领的工作站总能给厂里带来惊喜。一组数字让这份惊喜显得更具体,7年来,该工作站实施创新创效项目96 个,推广应用40项,获得国家专利23项,累计创效9866.6万元。

1776577_tpzz_1660289132700_b

鞠岳军在维修保养集输设备。王洪彪 摄

把创新创效每天放在心上

看到“鞠站”成果不断,有人笑问秘诀,鞠岳军的回答不假思索:“秘诀就是把创新创效每天放在心上。”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鞠岳军都会打1个多小时的篮球,但只要脑子在转,他一天十几个小时都会琢磨如何创新创效,甚至梦里都在苦思灵感。

“真上瘾啊!”说这句话时,鞠岳军神情陶醉,“当一个项目产生效益后,那种感觉真带劲!”

“故障已处理完毕,请师傅放心!”7月13日凌晨2点,乾安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成员、1994年出生的崔久超现场解决完油井故障后,给师傅鞠岳军发了一条微信。

“跟‘鞠站’一起干活,起早贪黑都正常,但大家都干得特别有劲。”工作站清洗治漏班班长、52岁的刘伟对记者说,之所以没人抱怨,因为最脏最累的活,鞠岳军都带头干。

清理方箱里面的油污,是个苦差事,因为方箱里太脏了,但鞠岳军二话不说就钻了进去。工作站内从90后、95后的油三代、油四代,到70后与鞠岳军前后脚进厂的老工人,都对“鞠站”很服气。

乾安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成立之初,只有8位成员,底子薄、实力弱,除了一栋空房子一无所有。而如今,厂里不少工人都抢着要进创新创效工作站。依托工作站,鞠岳军为企业先后培养优秀操作骨干220人,其中,已有7人走上管理岗位。

去年初,鞠岳军率队设计制作的单井罐无人值守连控装置投入试验,其中,编程部分就是工作站90后成员陆阳负责设计的。

“以前,得有专人看守抽油机,光乾安采油厂就有400多口单井,工人看井时凭感觉加温,如果井下出现故障,很难及时发现。有了这个新装置,手机远程即可操作启停和加温,自动采集油井数据。”陆阳告诉记者,在鞠岳军的带领下,他自己也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