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范佳元: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www.workercn.cn2015-07-2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从小亲近体育运动的人,长大后自然会在生活中注入体育的元素;一个注重青少年体育的国家,国民身体素质自然不会落后。这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笔者让暑假在报社实习的一位在校生说说自己为什么不爱运动,该生一口气列举10条,其中一条这样写道:“从我对体育有了理性认识开始,它就是个考试科目,谁又喜欢考试呢?既然是考试(那么)我只在乎分数,不用天天坚持,能突击完成就好。”

  回答非常直接,这不禁让人思考体育怎样走入人的生活问题,笔者认为有3种方式。

  在长期应试压力下,有些学校对“体育”的实现方式就是“考试”,体育即分数,一旦不用再在乎分数,那么运动也就被放弃了。这种做法功利性极强,此为第一种方式。

  有的人为强身健体而锻炼,公园里、操场上健身人群随处可见;也有人相信运动可以磨练意志,比如陈盆滨挑战“百日百个马拉松”;还有人享受一群人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协作乐趣,于是眼下各种草根联赛蓬勃兴起……尽管这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开启了运动模式,但他们逐渐让运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此为第二种方式。

  还有一种类型,体育在他们眼里既是一种运动项目,也是毕生的事业,更是一种精神。“因为山就在那儿”,让人永远铭记尝试攀登珠峰而牺牲的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只因国歌偶然响起,便停止训练行注目礼的女排队员,又让国人见识到了“女排精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一直就在每位女排姑娘的血液里。此为第三种方式。

  在笔者看来,第一种方式应该果断摒弃;第三种方式并不是人人可及,但我们赞颂它并为之感动;而第二种方式却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努力实现的,在体育运动生活化的过程中,或许收获的并不都是快乐,但因此能感受生活的真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在人身上,唯一能持久的东西是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从小亲近体育运动的人,长大后自然会在生活中注入体育的元素;一个注重青少年体育的国家,国民身体素质自然不会落后。这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