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孩子压岁钱该归谁是个伪命题
徐甫祥
//www.workercn.cn2018-02-2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学,但其父母因隔阂太深,都不愿主动承担小娟上大学的费用。无奈中,小娟的奶奶出面想办法凑够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小娟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报到。后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还5.8万元压岁钱交纳大学学费为由向安宁市法院提起诉讼。经法官调解,小娟父母最终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2月20日中国青年网)

  就本案而言,小娟或考虑到自身已满18岁,不便要求父母支付大学费用,于是便另辟蹊径,以返还5.8万元压岁钱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返还压岁钱不过是本案的一个“由头”,其诉求的真实意图,其实是解大学期间的燃眉之急。而正是这起官司引发的压岁钱话题,在网上持续热议,乃至上了热搜榜。由此可见,孩子压岁钱究竟该归谁,似已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

  至于压岁钱该不该归孩子,网友的看法显然呈“两边倒”。赞成者认为,压岁钱是发给孩子的。没有孩子,何来压岁钱;反对者则说,孩子的红包,父母的面子,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事实上,尽管双方据理力争,但终究是“自说自话”,实际并不具说服力。换句话说,在孩子压岁钱究竟该归谁这个问题上,注定是一道无解题。

  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天然具有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即俗话所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而对于未成年孩子,父母负有扶养其成人的法定义务。故就经济关系而言,显然不应也不可能截然划分。道理很简单,既然家庭现阶段的所有资产都是共有,却偏偏有人要去论证其中的压岁钱该归谁所有,岂不是“无事生非”。

  实际上,压岁钱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个渠道,这才是压岁钱的实质意义。也就是说,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看似一种“赠与”,实则不过是“名目”而已。更何况,压岁钱历来是“礼尚往来”,而非只取不予。而通常情况下,两者相抵的结果多是持平。倘若非要在压岁钱的归属上分出彼此,岂不是还要论证“家庭收支两条线”的必要性?

  结合本案来说,就小娟要求归还5.8万元压岁钱的诉讼请求,倘若父母以该款已全部用于还礼回应,不知小娟何以作答?正因如此,法庭对其归还压岁钱的请求无论是支持还是驳回,都不尽妥当。故而,本案主审法官从有利于修复亲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解,最终以父母承诺支付小娟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结案,不论于法于情于理,可谓极具智慧之举。

  由此可见,孩子压岁钱该归谁,压根就是伪命题,且不具任何实际意义。不过,话虽如此,笔者并不否认压岁钱对孩子的特殊意义:这毕竟是以孩子名义获得的礼物,因而尤为看重。基于此,父母不妨与孩子一道管理、使用这笔钱,并在此过程中,让孩子懂得感恩,学着当家,知道节约。如此,则比纠结于这笔钱的归属,意义要大得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