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任 翀:互联网医院,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www.workercn.cn2015-12-3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的互联网医院虽然在主会场外,却同样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12月7日刚刚启动上线的互联网医院以复诊为核心,在全国首次尝试了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服务,病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全国医生,实现线上复诊、处方开具、送药上门等。

  目前“互联网+医院”还只是一种尝试。乌镇的互联网医院主要针对复诊病人,那么初诊病人以及那些必须去医院做专业检查的病人,怎样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

  从去年5月开始,支付宝就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未来医院”计划,随后,微信也迅速跟进,为全国医院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平台。还有不少医院启动了自有APP建设,用互联网改造就医流程。与此同时,围绕“互联网+医院”的智能硬件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信号都传递出,互联网医院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是一位非常有互联网思维的院长,不仅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普及医学知识,而且进行互联网授课,还让一妇婴成为上海最早同时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服务的医院。他认为,互联网对医院的改变可以从病患和医生两个角度切入;在“+”的过程中,又至少可以分成服务和硬件两方面。

  段涛解释,病患关注的往往是就医流程的改变,包括减少候诊时间、避免多次往返等。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这一问题。支付宝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门诊高峰期使用移动端预约挂号、网上支付等服务,患者的就医逗留时间可以比传统就医方式缩减一半。一妇婴的数据也显示出市场对移动就诊的欢迎:11月,全院移动挂号日均1000笔,移动支付日均2500笔;在东院产科的复诊中,移动挂号率占所有挂号量的55%以上,意味着患者只要一次尝鲜互联网,就愿意再次尝试。

  不过,这只是互联网改造就医流程的初级成效。段涛认为,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不同,不同医院的医务服务也各有特色,所以还需要更加聪明的互联网逻辑判断。他举例说,一妇婴的不少患者需要进行各种专业检查,且这些检查与生理期密切相关。如果简单按照时间排序,很可能出现“轮到患者了,但不适合检查”这样的尴尬事,导致患者只能再次排序。如果能够设计出具备多维度的预约逻辑判断系统,那么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给出最经济的候诊方案。

  在候诊过程中,除了通过智能手机提醒患者等候时间外,是不是可以引入更多的服务?记者在一妇婴的多个诊区看到微信“摇一摇”标志。段涛表示,这是通过定位技术,将与就诊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小游戏纳入其中,患者“摇一摇”就能获得,从而减缓候诊的焦虑。

  就诊之外的服务也应该被互联网医院考虑到。比如停车难如今是很多医院的共性问题,那么通过互联网,是不是能够实现预约停车、自动引导,以及用支付宝、微信等快速结算停车费呢?

  在为医生服务方面,也不应忽视互联网的作用。段涛曾尝试通过微信群,同时给全国1.6万名医生讲课。他坦陈:“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但互联网可以在不同地区的医生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对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信息共享能力大有好处。”在他看来,医生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群体,传统的沟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医生之间的工作交流乃至情感沟通。而互联网恰恰提供了机遇,除了不同地区医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借助互联网加强外,就算同一个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形成更加紧密的团体。尤其是微信企业号、钉钉等专业团队沟通工具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医生团队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比各家医院在内外服务上的“互联网+”探索,互联网医院的智能硬件市场方兴未艾。段涛举例说:“尿液检查在医院中很常见,但现在取样需要病患自己操作。如果有一个智能坐便器,能够在病患‘方便’的时候就自动完成取样乃至基本检查,不就能进一步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诊体验了吗?”但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类似的智能硬件开发商还非常有限。

  “一个理想的医学智能硬件应该具备消费级的外观设计、医疗级的专业水准,同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段涛认为,医学智能硬件的门槛很高,但并非遥不可及:“其实和开发任何产品的原则一样,就是要‘解决痛点、要有亮点、触及奇点’。”一旦医学智能硬件研发和生产形成气候,那么就将与互联网就诊服务一起,给互联网医院带来飞速的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