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华佗”李刚改造创新百项技术 打破国外多项技术垄断

在无缝钢管产量世界第一的天津钢管集团,管加工部电点作业区作业长李刚被称之为电气“华佗”。20年来,他苦心钻研管加工生产技术,先后完成100多项行业领先的技术改造创新,打破了国外在管加工领域多项技术垄断,成为新时期知识型工人的先进代表。

经过4年准备,去年8月,天津钢管集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0亿美元新建的工厂破土动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制造业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李刚将要赶赴美国,挑起美国项目管加工技术维护的担子,在国际化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对于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蓝领专家来说,新的事业征程才刚刚开始。

李刚在对设备进行例行维护检查

“电气华佗”李刚

李刚从一名普通的电气设备维护人员成长为令国内外专家叹服的电气“华佗”,打破了国外在管加工领域的多项技术垄断,成为我国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

工作中的李刚:22年的执着

掌握先进技术 练就过硬本领

1990年李刚中专毕业后,来到了建设中的大无缝,成为管加工部的一名电气设备维护工。当时和李刚同期进厂的有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有从全国各地工矿企业调来的技术骨干,作为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工人,李刚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先进的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

从征服“洋设备”到培训“洋徒弟”

大无缝初建时,从世界很多国家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主要集中在德、意、美三国,当时称“三国拼盘”。这既给大无缝人带来了喜人的产值,也给大无缝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人机交流界面全英文,设备源程序严格保密。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毫无保留传授经验

李刚言语不多,但在工作上却近乎忘我。维修、调试一个设备一干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都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夜晚抢修,白天他照样坚守现场。李刚的徒弟王德全说:“每次早上开调度会,总看到‘李工'眼睛红红的,就知道他又熬了一夜。我们年轻人都熬不过他。”

生活中的李刚:腼腆的微笑

不善言谈却富有亲和力

初次接触李刚,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话少,一般都是记者问一句,李刚回答一句,稍等一会,再补充一两句。剩余时间,李刚脸上总是会带着微笑,稍有腼腆,但更多的是自信。李刚的妻子宿红向记者介绍说,李刚不但说话少,而且不太会说话,有时说话会让人误解,刚认识他的时候就是这样。

“女儿的中考分数,我还不知道”

李刚家离单位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时检修作业时间长,李刚就住在职工宿舍里,家中的大部分事情要由妻子照顾。尽管对亲人充满愧疚,但对同事李刚却毫不含糊。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许多同事朋友劝他外头干,赚的钱肯定多得多。但他从未动过心,只是淡淡一笑:“我有幸加入到大无缝,没有大无缝的培养,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领导同事的支持,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技术水平,是大无缝给了我今天的一切。”对于幸福,他有着自己的标准:“企业成就了我的成长和事业,我更要以真情回报企业。能够在大无缝见证和参与中国钢管工业的成长,是我的幸运。”

       人物事迹

李刚现任钢管集团管加工部电点作业区作业长,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第七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天津市党员"十大时代先锋"、"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伴随着钢管集团发展壮大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代表。

1990年李刚中专毕业后,来到了建设中的大无缝,成为管加工部的一名电气设备维护工。要维护好这些世界一流的设备,对当时仅有中专学历,且毫无工作经验的李刚来说,压力很大。“一定要抓住向外国专家学习的机会。”李刚暗下决心。

20年来,他苦心钻研管加工生产技术,先后完成100多项行业领先的技术改造创新,打破了国外在管加工领域多项技术垄断,成为新时期知识型工人的先进代表。

     人物感言

李刚的工友张学武回忆:“就是在那个时候,李刚开始与我们不一样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从不参与宿舍里的打牌、聊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快睡觉的时候,才见他从外边回来。”

李刚的徒弟王德全说:“每次早上开调度会,总看到‘李工'眼睛红红的,就知道他又熬了一夜。我们年轻人都熬不过他。”

“李刚带着大家硬是把电气设备维护的岗位都干成研发了。”管加工部部长刘金海说。

“李刚厚道,有时即使不是自己辖区的设备出了故障,他也随叫随到,全力帮忙。”同事李庆海说。

“‘刚工’每次解决完问题,都会给我们详细讲解它的原理,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同事王德全说。

“我们都没有做到让老外带着调试,李刚做到了。”管加工部电气点检作业区首席作业长张学武说。

“李刚带领大家仅用50天就完成了这次搬迁改造任务,这标志着我们拥有了独立完成同类进口设备安装调试的能力。”管加工部副部长白宇新表示。

妻子宿红回忆那时的李刚:很文静,不爱说话,干起活来很认真。这些年,会说话了,可能是和媒体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的缘故。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没有变,和20年前相比有增无减。

劳动者之歌:“百炼成钢”的精彩人生
数字报道

“我不怎么聪明 , 但我相信勤能补拙”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90%以上的石油套管依赖进口。1990年,要维护好这些世界一流的设备,对当时仅有中专学历且无经验的李刚来说,压力很大。“一定要抓住向外国专家学习的机会。”李刚暗下决心。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才能世界领先”

工作20余年,李刚处理过的技术故障无数,精湛的技术水平得到业内广泛认可。被誉为“电气华佗”的他却对刚进厂不久时的一次设备小改造至今印象深刻。

“传授技术毫无保留,我要用技术回报企业”

面对高薪的跳槽机会,李刚说:“我和‘大无缝'共同成长,是企业培养了我,为我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我也要用自己的技术来回报企业。”

在“大无缝”,人们引以为豪的是这里的工作精神:“吃三睡五干十六。”李刚是一个代表。

他观察外国专家怎样调试,怎样编程,深夜再把一天的收获记录下来。一年下来,记了十几本、近20万字的笔记。

在他的带领下,所辖区域设备开动率比同类型区域高出1.2个百分点,车丝机故障率由原来每月30-40小时降低到现在的不足2小时。

李刚总结出1000多条故障处理方法,供同事参考。他领衔的“李刚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改造创新,成果汇编成3本厚书。

李刚带领同事先后解决重大设备技术难题上百个、实施大改造120余项,小改小革上千项,百余项技改创新项目行业领先,为企业增效近2000万元。

李刚在现场调试电气设备

众人眼中的“电气华佗”李刚
影 像 长 廊——李刚的一天

领导:李刚是钢管集团宝贵的人力资源

在谈到李刚对钢管集团的贡献时,所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李刚1990年参加工作,当时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的他,抓住了天津钢管集团引进大批进口设备需要调试的大好机遇,虚心向洋专家请教学习。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一步不落地跟着外方专家,细心观察设备调试、程序编制的方法和技巧,随时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在外方专家离开后,李刚开始了自己调试、改造、升级洋设备的道路。

工友:有问题找李刚

“有问题找李刚”是管加工部尽人皆知的一句话。作为电气设备维修人员,李刚精通各种电气知识和技术。他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电气设备监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多绝技、绝活、绝招和诀窍,被誉为管加工电气设备领域内的“电气通才”。 当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当遇到电气设备参数需要调整调试的时候,当生产革新需要突破技术难关的时候,从管加工主管领导到厂区新来的实习生,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李刚”。

妻子:李刚对工作的执着20年没有变

李刚的妻子宿红也是钢管集团的一位职工,在回忆起刚刚认识李刚的时候,宿红回忆那时的李刚很文静,不爱说话,干起活来很认真。在问到这些年李刚的变化时,宿红说李刚这些年会说话了,可能是和媒体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的缘故,这点比以前强很多。在问到李刚身上有哪一点没有变时,宿红回答说李刚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没有变,和20年前相比有增无减。

闲谈中,了解到李刚原来有很多业余爱好,喜欢吹口琴,弹吉他,集邮票,但这些爱好结婚后几年就放下了。看不见吹口琴弹吉的他,只有那个穿梭在管加工生产线上,那个埋头于代码编程,那个手拿万用表寻找设备故障的李刚,20年如一日,辛勤劳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