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平:身残志坚勇拼搏 托起村民小康梦 - 贵州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张跃平:身残志坚勇拼搏 托起村民小康梦

来源:中工网
2021-05-20 14:41

  “身残志坚”一词形容张跃平恰如其分。

  张跃平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百宜耀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1986年出生在贵阳市乌当区三江村的他,在两岁半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父母带着四处寻医,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巨额债务,但他还是没有能够站起来,拐杖成了他的另一只脚。

  “我的童年在自卑、孤僻中度过,我的玩伴只有村里的小鸡和小狗。”张跃平回忆,上学都是父母把他背着送进学校,幸运的是,在学校里得到老师格外的关心和鼓励,老师经常用张海迪、贝多芬等等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来鼓励他,在他心里种下了希望。

  19岁那年,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来招生,张跃平想去那里上学。但是父亲带他去到畜牧兽医学校的时候,学校却不招收残疾学生。张跃平不甘心和梦想擦肩而过,在他的多次努力下,学校终于被他的真诚和坚持打动,同意了他的入学申请。张跃平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时常告诉自己,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落下任何一个学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

  三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上百家企业来学校招人,张跃平心想,自己专业成绩这么突出,应该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但实际上,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接收他这个残疾人。最后,他选择去一家企业实习,不拿报酬。他没有气馁,在那里每天最早一个起床去观察鸡的粪便、鸡的精神状态,检查鸡是不是健康。然后,再给鸡加水加料,解剖病死鸡,了解病情。实习结束以后,同学介绍他到清镇一公司上班,恰巧碰上公司正暴发鸡瘟疫情,他充分发挥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帮助公司把疫情控制住。

  2012年,张跃平决定自己创业,回家开养鸡场,租下离家不远的陈家山20亩山坡地,二级残疾的他拄着双拐向大山进发,那一年他26岁。

  2013年,他投入了多年打工积蓄的资金,小规模地饲养了1000只商品鸡,从“打工者”转变成“创业者”,充满了严峻挑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张跃平从搭建鸡舍,到买鸡苗、买饲料,到治病、销售,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80斤一包的饲料,他从山下一包一包地拖到山上;10斤重的水桶,他拄着双拐一桶一桶地搬。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把肉鸡养殖搞得热火朝天,一年下来,他获得了一万元的收入,这是创业收获的第一桶金。

  这样的成功给了张跃平信心,让他看到了希望。第二年,他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鸡达到5000只。但是由于市场原因亏损了将近10万块钱,多年积累全部花光,还欠下了债,合作伙伴也撤走了资金,他甚至没有钱买饲料喂养余下的鸡。刚刚尝到创业甜头的张跃平陷入了低谷。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省市区残联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他们把鸡苗、饲料和扶持资金送到了陈家山,区、镇、村的领导帮他选址、扩建道路,给山上通电、通水、通网络,事业又逐步有了起色。2017年,他的同创养殖基地一年卖出5万只散养土鸡,纯利润达到60万元。

  “政府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的事业进入良性循环,我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张跃平表示,要带领一帮残疾人朋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谋发展、共同致富。于是张跃平主动找到了乌当区残联,提出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

  随后,11名残疾人先后加入公司,在他的同创基地,残疾人每个月有1500元的固定工资,有的每个月还有超过4千元的收入,年底按公司利润的5%分红。同时,通过同创基地发放鸡苗,他带动了周边50多户建档立卡的困难户一起养殖土鸡,带动了全区近200户残疾人家庭养鸡,公司年销售商品鸡达到4万余只,年利润达80万元。

  到现在,300亩的新养殖基地,存栏2.5万只鸡,线上线下销售结合,年产值达到120余万元。他的员工由原来的10多个人增加到现在30多人,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了当地210户贫困户510人就业,覆盖重度残疾家庭12户40余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张跃平说,“希望我带动乡亲致富的故事,鼓舞其他贫困户积极摘帽,走上种植、养殖的致富路。”(喻娟)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