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成了“香饽饽”,该立规矩了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临期食品成了“香饽饽”,该立规矩了

来源:齐鲁晚报
2021-07-28 10:33

原标题:临期食品成了“香饽饽”,该立规矩了

建立在临期食品之上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行业规范、行业监管都有待完善。临期食品市场当下火爆的局面,其实是行业野蛮生长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就亟须相关监管部门给行业从业者立规立矩。 

“这家店离地铁很近,我下班回来经常顺便进来逛逛,虽然许多食品已临期,但和正价商品比折扣力度很大,品类也挺多,挺划算的。”像张玲这样顺便进店挑选喜爱的折扣食品的年轻人不少。

对于消费者来说,临期食品虽然带着“临期”两字,但其本质上仍是安全食品,而且一般折扣力度都很大。购买临期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物美价廉的消费诉求。对于商家来说,通过对临期食品打折出售,不仅能够减轻库存压力,还能及时止损。而临期食品的成功卖掉,也符合反食品浪费的原则。

有此诸多好处,临期食品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从供给侧来看,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临期食品市场前景广阔,而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不过,过多人员的涌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报道来看,困扰临期食品市场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其一,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虽然今年4月29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商超将临期食品掺杂进未临期的食品中原价销售,有“鱼目混珠”之嫌。有的大型商超虽然设置临期食品专售区,却以“折扣淘”“特价”等标示语回避“临期食品”字眼。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冲击正常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底线,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其二,线上销售不透明。如今售卖临期食品,已经不是线下商超的专利,临时食品也成为一些电商的专门业务。从目前来看,相对于线下交易,监管部门对于线上临期食品的溯源管理与安全管理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良商家借着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坑骗消费者。比如有商家并不标明商品的原价、折扣信息;有的临期食品甚至并没有给消费者多少优惠。此外,网售临期食品中更是出现了“不接受7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条款,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容易引发消费纠纷,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述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目前临期食品行业尚无市场标准。建立在临期食品之上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行业规范、行业监管都有待完善。临期食品市场当下火爆的局面,其实是行业野蛮生长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就亟须相关监管部门给行业从业者立规立矩。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台规范统一、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罚则明确的行业标准,让行业从野蛮生长的状态走出来,保证临期食品市场“不变质”。其次,线下销售环节,相关部门要督促商超划设醒目标识,体现“区别对待”,尊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至于线上销售,要保证销售过程的透明,其是否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条款,也需要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朱文龙)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