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坚决阻断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陈志文:坚决阻断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

来源:环球时报
2021-07-26 09:29

  原标题:陈志文:坚决阻断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有舆论说,整个校外培训机构迎来灭顶之灾。因为相关内容23日流出后,教育类股票开始狂跌,比如回港上市不久的新东方港股周五以40.61%的跌幅收盘,美国上市的所有中国教育类股票也深度下跌。

  2017年红黄蓝事件爆发后,资本对教育的扭曲首次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学前教育之前一度被错误定位为完全的市场服务,几乎没有任何约束的学前教育成为资本热衷的市场。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到了教育领域,资本逐利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甚至成为一种“恶”。有一个幼儿园品牌,仅加盟的就有600余家,这是赤裸裸的逐利。2018年,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进行大调整,明确国家需要承担主体责任。在大举增加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为遏制学前教育乱象,学前教育机构被禁止上市。

  这次轮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市场。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祭出禁止上市的重拳。中国教育类上市公司多达20余家,其中市值最高的,几乎都是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即便是把教育当服务贸易的西方国家,也很难看到教育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办学为主的上市公司,更不要说这么高市值的公司。

  根本区别在监管。在西方国家,教育不是不可以盈利,但必须把挣的钱再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办更好的教育,这是共识,也是对资本进入教育的主要要求。对于那些完全以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进入教育,西方国家有着严格要求与监管,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在中国,这些钱基本成了股东的利润,上市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于是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都办成连锁店。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成为资本眼中充满诱惑的肥肉。

  资本在逐利本能驱动下搅乱教育市场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大量家庭的经济负担。阻断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如很多人所预期的,这次的“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下了禁令。但笔者想提醒,禁止上市不等于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国家禁止的是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介入。

  在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更需直面家长的现实需求。“双减”政策明确提出,“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也是此次“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亟须检讨过去一些不恰当的减负政策,尤其是从思想理论上。比如小学三点半放学的规定。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忽视了家长的现实困难与教育需求,客观上把学生与家长推给市场,推给校外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位上市公司副总曾告诉笔者:上辅导班总比泡游戏厅强吧?这种想法是非常普遍的。

  毕竟,对教育的高追求才是“双减”政策背后的最重要动因。部分家长和孩子的更高教育追求,虽然有不足,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之一,我们必须面对并最大程度予以满足。如何真正落实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最大程度满足这部分人的更高教育需求,就成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个关键。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否则,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整顿,很可能为满足这些更高教育追求设置障碍。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资本必然会想尽办法找漏洞去钻,比如已经开始兴起的上门家教服务。

  还值得警惕的是,近期受“双减”政策的影响,资本开始涌入高等教育,大量收购民办高校,有一家民办高校集团已经下辖近20所民办高校。一些民办高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按人头的补贴或者拨款,资本又会给民办高校带来什么?教育和资本的游戏还没有结束。

  (作者: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