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励医生以职业身份直播带货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不鼓励医生以职业身份直播带货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7-21 15:07

原标题:不鼓励医生以职业身份直播带货

网红、明星、商家、素人之后,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大批专业医生从业者,正在成为短视频KOL。

医生是个传统又矜持的职业身份群体,他们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传统严肃医疗公共属性,天然能够获取公众信任。因而有人担心,医生带货会有过度营销风险,自主性也会被消解,甚至沦为资本的工具人。

网红医生通常有4种商业化变现模式:带货、知识付费、付费咨询以及直播打赏。其中,使用带货作为主要变现手段的医生比例最高。数据显示,医生受限于繁忙工作,多在晚间开播,直播时间多在2小时以下。不管哪种商业模式,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白天看病问诊,晚上直播互动,哪有时间钻研医术?牺牲精进业务的时间投身网络医学科普,比如知识付费、付费咨询、直播,兼顾商业和职业,挤压“神医”的生存空间,满足用户对健康专业知识的需求,也算值得。而带货更加接近商业行为,风险高、社会效益低,不值得提倡。

医生带货商品中,食品饮料类最多,养生茶饮最为畅销,其次是家居个护、书籍类商品。通常,他们会追求高佣金比例商品。这里面一些产品是不是智商税,医生内部都存在争议。拿最近热销的一款玻尿酸原液来说,认证为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等所属不同疾病领域的网红医生都纷纷推荐,难不成玻尿酸是这些领域的交叉地带?这些医生都真正了解、亲自试用过?用户信赖医生带货,是相信他们拥有相应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当他们脱离专业推销,权威性也随之消解。隔行如隔山,医生再怎么承诺“严格选品”,实际效果也难以保证。

当推销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被质疑智商税,抑或是没有达到宣传效果,“翻车”的不止是医生个人,还会连累所在医院,伤害整个医生群体。一些短视频平台为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医学科普知识平台,要求用户必须通过所属医院、机构进行认证,才能发布医疗类内容。这意味着医生和医院的联系更加紧密,用户通过认证标识,会将对医院的信任投射到医生身上。个别医生声称“个人推荐与医院无关”,忽视了医院的背书,有些想当然。

既然关系着医院口碑和医生群体形象,医生带货就要符合身份属性,普通人则不用顾虑这么多。有的医生坦言,带货是因为工资低,需要养家糊口。就算“不得不”搞副业,总不能一边以职业身份获取信任,一边声称“医生也是普通人”忽视职业公共性要求吧。赚了钱是自己的,出了事是大家的,怎么也说不过去。(维辰)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