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史”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以“四史”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7-27 07:51

  原标题:以“四史”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四史”宣传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强契合性,应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四史”中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四史”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的有力举措。“四史”宣传教育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都是要引导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在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中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探寻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中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契机和有力抓手。

  深度挖掘“四史”宣传教育中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四史”中蕴含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能为所有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素材。教师要善于将“四史”内容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课程中去。

  一是学习挖掘课程中涉及的“四史”故事。例如,5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提到的大量历史事件和地点,为历史、地理等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事件,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二是发挥“四史”人物的作用。蕴含在历史中大量的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医学家、艺术家的成长故事,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生动教材。例如,理学、工学中可以讲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道理;农学可以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医学可以讲“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的肺腑之言;外语专业可以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让学生从历史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三是用好课程史中的“四史”素材。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发展史,更有其在中国的学科发展史、课程历史沿革、学科代表人物的成长史,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史,都与“四史”密不可分。例如在核科学的发展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打破技术封锁,隐姓埋名30年从未回过家;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放弃申请诺贝尔奖等机会毅然回国;水利科学家钱正英在三门峡大坝、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建设中的贡献等,都是镌刻在每一门课程史中的生动思政案例。要讲好学科发展史、学科人物成长史,在增强青年学生学科认同的同时,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四是用好“校史”资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史,是学生身边的生动教材。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密不可分,“红色摇篮”湖南第一师范哺育了时代伟人毛泽东,“革命基地,教师摇篮”绥德师范学校是陕北共产党的发源地,遍布全国的红军小学更是了解“四史”的重要基地。各类学校都应该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四史”宣传教育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一是实现“四史”宣传教育在教师中的全覆盖。通过对广大教师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普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教师发现“四史”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引导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了解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联系,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以“四史”宣传教育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在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各类学校都应结合实际,围绕教师所授课程、专业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教师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例如,中学语文课中的《陈毅市长》就讲述了陈毅与化学家的故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生动故事,在文学、化学等学科课程讲授中,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资源。通过“四史”宣传教育,要让广大教师更多地学习了解课程中的“四史”元素,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意识。文学类专业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为例宣传党史,理工科专业可以利用大国工匠事例宣传新中国史,经管类专业可以利用国家经济制度的变化宣传改革开放史,法学、哲学等专业可以在过去与现在的对照中宣传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

  三是提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四史”宣传教育的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在学习“四史”的同时学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主动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和利用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将“四史”教育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与本地红色资源相结合,与各类历史纪念日相结合,在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四史”相关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作者:张锐,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薛昊,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