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共商共治格局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基层治理需要进一步赋权整合、党群一体、智慧化支撑——

形成共商共治格局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7-26 14:00

  原标题:基层治理需要进一步赋权整合、党群一体、智慧化支撑——(引题)

  形成共商共治格局(主题)

  “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要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这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和工作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由政党的双重功能决定的。从政党应然属性出发,可以简单将其功能分为行政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二者共同决定了政党在“国家-政党-社会”关系中的桥梁地位。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现最终胜利与其双重功能尤其是社会性功能的发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拓展,行政性功能得到发展和强化,使党在资源调配、组织整合、社会管理等多方面拥有了强大能力,但社会性功能并未相应得到同步强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方面探索党政关系的调整和创新,使行政性功能的发挥处于科学限度内;另一方面适应日益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强调充分激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恢复政党的社会性功能。从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看,既需要党充分发挥掌握国家权力的优势,有效运用行政手段,进而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也需要发挥党撬动社会的“杠杆”效应,借此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自我优化。

  在推进社会赋权的同时构建整合机制,在规则引导下开展合作行动。基层治理面临“有限资源、无限责任”的难题。因此,承担“元治理者”角色的有为党组织应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引导基层治理从权威秩序转向共治秩序。在权威秩序中,权力发挥主导和整合作用;而在共治秩序中,法律法规和社会契约发挥主导性作用。例如《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提出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就是在为街道乡镇赋权。42个条款涉及街乡职责,组织、协调、指导、调处八个字,让街乡在物业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同时,新时代的基层治理离不开党政群的合理分工。不仅党政要分好工,而且要让群众自发行动起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推动基层社会形成一个有自治能力、能够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激活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对于权力导向的权威治理,规则导向的共同治理是一种成本较低、回应性较强的制度安排。但是,共治并非“万能药”,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基层共治失灵的可能,决定了公共权力辅助支持的必要性。

  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将党的作用与群众自治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在中国,执政党的建设不仅关乎政党自身的发展,更关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群众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基础和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主责主业。不仅要做好党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发挥党的作用,使党真正成为变化和发展了的社会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实现基层党建与群众自治、基层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党群一体”是党的社会性功能制度化安排的现实路径,是对党组织通过国家(政府)管理社会的“党政一体”传统形式的超越,是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以及群众建立直接联系的新治理格局。“党群一体”中的“群”从组织来源上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群团组织,更包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新生的非政府组织和互联网赋权下形成的社群组织。

  通过“科技支撑”建设“智慧社会”,提升社会规约和治理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态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不论是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还是政治评价、政治安全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基层治理的新格局中,要通过拓展社会治理主体参与协商共治的渠道、完善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民主协商的机制平台来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社交软件及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等优势,将社交软件等网络技术应用于议事平台的构建,使多元治理主体都能够在公共场域中参与对话、共同商讨。从线上反馈到线下解决,通过充分沟通和互让妥协最终达成共识,充分保障社会各方力量在参与过程中的利益、需求和意见表达权,有助于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良性闭环,提升基层规约和治理能力,从而解决基层议事能力不足、对行政资源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共商共治格局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并将热情转化为实际的参与行动,由此真正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王雪竹,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