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文担当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文担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7-22 09:47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文担当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立足于“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的时代背景,把握涤荡前尘污浊、消除压迫遮蔽的民族精神诉求,以力挽狂澜之气势吹响新的“人文化成”的号角,秉大文明之史观发出熠熠生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光。在文明发展高度、精神谱系向度和文化价值强度上,全面考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如何能”“怎么办”,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和惊天动地的人文担当。

  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文明演进的必然性、文明底色的本然性和文明贡献的必要性。《周易》有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文明”具化育之功效,天下尊时序而亨通。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文明”在社会发展的辩证历史运动过程中,指代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亦可指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价值实现程度。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生产劳作、典章制度、思想学说、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创造了灿烂文明,这呈现为一定时期的符号表征或典型特征:从三代青铜文明到“百家争鸣”、从大一统到汉唐开放包容盛景、从赵宋之世的雅俗共融到明清的承古萌新。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及中国共产党人于文明蒙尘之际启迪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化,以挽救民族危亡和破除文明颓势,诚如李大钊所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人民精神觉醒与文明复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离不开对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承继与创新发展,离不开依托于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主与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发展阶段特征相结合,而中国特色必然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脉,印刻着中华文明的烙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然彰显着文明大国的底色。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中,既有着中华文明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考量,亦在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实践中,突出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度、文明和合交流的建设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密度。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现实能量。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民受封建腐朽思想钳固和西方殖民文化压制,精神思想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极大束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强大的、积极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人以顶立天地的姿态成为民族精神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有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的一脉相承性,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再升华:不论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行合一、家国一体,还是初心奉道、当仁不让的初心使命,抑或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的民本国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伟大事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非凡奋斗道路上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政治品格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国社会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始终紧紧相依,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坚韧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冲破艰难险阻、战胜风险挑战、创造丰功伟绩的动力源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支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建成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以文化之力促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以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党鼓舞人民士气、强化民族自信,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时代诉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中汲取智慧力量。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进步为导向,必须充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广泛而深远的集成作用。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统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着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这些必然要求新时代的青年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继承伟大光荣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强国有我”的意气风发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以赓续红色血脉、永葆红色江山!

  (张奎,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