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幅肖像追寻英模光荣足迹 - 书画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70年前创作的英模画像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60幅肖像追寻英模光荣足迹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3-04 08:55

  本报记者 王广燕

  上世纪50年代,艺术家张安治饱含热忱,为新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绘制了60余幅肖像(部分失散)。时隔70年,这批肖像首次集中亮相中国美术馆“群英荟萃——20世纪50年代张安治绘英模人物作品捐赠展”,以此纪念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的英模,并纪念张安治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于部分英模人物资料缺失,近日中国美术馆呼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寻找尘封的英模事迹,望知情人士提供相关线索,加以完善续写,让后人永记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一幅幅英模人物的素描肖像引得观众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饶强摄

  展览

  60幅英模肖像覆盖各行各业

  在中国美术馆二层展厅,记者看到了展出的60幅英模肖像。微微泛黄的画纸上,艺术家张安治以素描、速写的形式,用写实的笔法记录下英雄模范人物的一张张面容。他们着装简朴,有的静默着,眼神坚毅;有的神采奕奕,似乎正在说话。艺术家捕捉住了他们当年的风采,在今天看来仍旧栩栩如生。

  在为英模吴运铎所作的肖像上,张安治郑重写下:“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而在张安治为战斗英雄杨连第(原名杨连弟)画肖像后不到一年,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33岁。

  除了绘制战斗英雄,张安治还绘制了我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创立“细纱工作法”的纺织工人郝建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抢救1200多名伤员的护士刘秀珍等英雄模范肖像。60幅画像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功勋故事。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张安治将对民族文化的热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融入到他的创作之中。时间已经过去70年,这批肖像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还为我们留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英模形象的珍贵史料。

  幕后

  70年前他怀着感动记录英模

  “父亲创作这些作品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爱国情怀。这些英模的事迹感动了他,于是他便试图将其记录下来。”艺术家张安治之子张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些英雄是我们国家的基石,在当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鼓舞了一大批青少年。”

  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51年10月,画中人物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和参加1951年国庆观礼的代表,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农业劳动模范代表、革命老根据地代表等。另有9幅为1959年在京举行的全国群英会的速写,还有1幅绘制于1963年秋全国美协组织的赴江西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写生中。

  在张安治的身上,也闪烁着对新中国的赤诚热爱。1946年秋,由徐悲鸿先生提名,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工作的张安治等4人获得赴英国研究考察的机会。1949年张安治获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欢欣鼓舞,于翌年2月携妻女由伦敦启程,坐船长达两个月才回到祖国。“父亲当时在国外已有稳定的生活,但是新中国让他看到了希望,决心突破万难回国。在欧洲的地下党给了他许多帮助。”张晨说道。

  回国后,张安治经过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学习,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典礼局设计师,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诸多重要事务的设计与布置,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界英雄模范,被英模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他在工作之余为英模现场画了60多幅作品,以表示向英模人物致敬。展览执行王雪峰注意到,仅1951年10月6日这天,张安治就至少为6位英模人物绘制了肖像。

  

  抗日英雄李陞肖像,右下角有其尝试写下的三个“李”字。

  寻觅

  完善英模资料永记精神财富

  张安治于1990年病逝。令人感动的是,张安治家属将整理出的60幅英模肖像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使之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此次展览展出以来,中国美术馆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向英模致敬,也有其他单位组织党员前来参观学习,张安治先生的精神财富也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张安治家属和中国美术馆策展团队在此次展览策划过程中,经过多方查询,收集了大部分英模的生平资料,然而遗憾的是,还有一些英模的资料因为年代久远和条件限制记录得不完善。这些作品上大多有画作对象本人签名,不过因为英模们从苦难的旧中国走来,有的人未曾接受文化教育,不会写字。其中一幅抗日英雄李陞的肖像,留下了他尝试写下的三个“李”字,最后未能写成,只好作罢。

  “我们收集资料的确有不少困难,一些英模后来转业了,没有留下多少公开信息。那个年代信息传播不发达,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留下照片,有的查询不到生卒年月、籍贯、生平等信息,还有的目前网上流传的信息不准确。”王雪峰说。

  记者注意到,在现场展出的英模肖像中,一些人的介绍信息比较简略,如1951年作为老根据地代表特邀列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三次会议的巩祥文、苏栋臣、徐文花、谢洪友,作为农业劳动模范代表特邀列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三次会议的吴崇华、莫日格策等。中国美术馆呼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寻找尘封的英模事迹以来的几天,还没有收到有价值的线索。

  “在和平安宁的今天,弘扬英模的事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张晨说,“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将个人生死与利益置之度外。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续写英模事迹,更好地发挥这批作品的史料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