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火了,这个群体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灵活就业火了,这个群体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21-07-16 09:45

  原标题:灵活就业火了,这个群体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王绍绍)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会议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权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个人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亿人;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探索构建适用于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新型社会保险缴费体系已迫在眉睫。”

某外卖平台骑手正在工作。图片来源:新华网

  灵活就业为什么会火?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该报告指出,共享经济下的灵活用工模式为“稳就业”“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就业形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经济,与传统的就业方式相比,呈现出去组织化、劳动关系松散、劳动时间弹性大、劳动内容更丰富、对互联网平台依赖性较高等特点。”杨凡表示,新就业形态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增加催生出许多新的消费领域,由此出现许多新的职业。其次,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不断进步,为新就业形态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基础。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也加快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比如物流行业、直播行业等。

  灵活就业为什么会火?杨凡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激烈竞争,一部分劳动者由于个人原因无法进入到正规就业岗位;二是,企业通过采取灵活就业的形式降低用工成本;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精准匹配提供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灵活就业人数的增长。

  灵活就业为何被聚焦?

  “灵活就业在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加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凡表示,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就业渠道和新增岗位来源,尤其有利于解决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同其他行业和工作相比,灵活就业的确是太“灵活”了,而且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于基于既有法律法规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适应行业新的发展变化。

  针对这个问题,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责任,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等机制。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此外,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宁波市灵活就业人员支持政策典型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扎实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尽可能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得到保险保障,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不容忽视。”杨凡表示,灵活就业群体同样需要工伤保险等保护,要让他们的各项合法劳动权益,也像其他就业人员一样,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下都能得到很好的维护。

  职业安全“保护伞”怎样落地?

  由于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按照现行规定,他们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2020年底,某外卖平台一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其家属在追究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时,被告知仅可以获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和3万元商业意外险赔偿。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该平台最终给予骑手家属60万元抚恤金。

  那么,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如何得以保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明确提出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浙江、山东等多个地区已经陆续开展了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杨凡表示,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以商业保险为主要手段,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畴,政府、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灵活就业人员和平台都以一定比例缴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保险公司予以一定让利。在这样的框架下,风险等级、工作时间地点的确定都会比工伤保险的标准更具灵活性。

  “但如果简单地‘一刀切’,将劳动关系泛化,把所有群体都纳入到工伤保险的范畴,会给工伤保险基金带来很大压力,也不利于新业态的发展,最终会影响灵活就业人员。”杨凡认为。

  对此,杨凡建议,应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的劳动关系,政府应主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灵活就业者协商确定基本权责,形成行业规范,探索构建新型的适用于新业态的社会保险缴费体系;同时,加强劳动争议的监察和执法,拓宽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及时处置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纠纷,使劳动者得到合理救济;最后,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通过工会把较为零散的灵活就业人员组织起来,提升他们的维权能力。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