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份工作让我拥有未来”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份工作让我拥有未来”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6-14 09:46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原标题: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引题)

  “这份工作让我拥有未来”(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乔然 孙方慧

  “我现在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去年买了房,90平方米,6000元一平方米。”近日,在重庆市永川区,长城汽车涂装车间职工娄飞正操作机器人,进行喷锡作业,他2018年从重庆文理学院毕业后进入这家工厂工作至今。

  “这份工作让我在永川安家,让我拥有未来。”永川是职业教育大区,全区有在校高职生5万余人,中职生3.6万余人,相关院校开设专业涵盖了500多个工种,每年向社会输送近4万名技能型人才。

  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工作权利被放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的第一项,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福利制度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职业病防治”。

  从“农民”变成“工人”

  “我们学校一年培训3万人次以上。”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长罗书洋告诉记者。因为外来人口集聚、人员结构复杂等原因,如何解决就业是困扰当地的一个问题。

  2007年,德清县政府出资开办了这所学校,为解决当地就业开拓了一条新路子。2016年,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将服务群体定位在两类:进城务工农民和拆迁农民,帮助当地群众完成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

  学校开设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全部免费。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专门针对“高精尖”人才的金牌班组长培训。他们量体裁衣定制专业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导向列出“培训菜单”,由企业负责人和职工选择培训课程。

  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就业,根据《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指出,从2019年到2021年,我国持续加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预计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德清县政府还专项设立结对人力资源服务站,精准对接结对地区劳动力输出。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德清县工作人员专门赴当地开展工作,推出500多个岗位,促使当地400名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据统计,纳雍县董地乡现有800余人在浙江德清稳定就业,实现脱贫奔小康。

  绣娘的美好生活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只能赚4万多元。2017年回来跟着白老师学习刺绣,现在一年已经能赚六七万元了。”前不久,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今年37岁的绣娘梅荣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刺绣作品,一边说道。

  梅荣口中的白老师,就是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

  一枚小小绣花针,绣出了锦绣未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白晶莹先后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

  无独有偶,今年52岁的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翁根海拉苏嘎查书记吴英鸽,在2017年参加了白晶莹的刺绣培训之后深受触动。

  “好多人一开始针都不会拿,我就一直鼓励他们,从5元一件的小件绣起来。”在吴英鸽的鼓励与带领下,翁根海拉苏嘎查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里,有13户实现了稳定接收刺绣活计,整体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就业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杜玉三也在当“绣娘”,她在一家公司从事裁剪缝纫工作,月收入2500元。“以前我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工作,家门口就业不仅提高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更令杜玉三感到自豪的是,有了工作,有了收入,自己在家里的“话语权”也提高了。

  妇女的就业权利,《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有专门的表述,“努力消除在就业、薪酬、职业发展方面的性别歧视”。

  “我的工资不比我老公少。”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霍立克电气公司,二次线二组组长、女工詹金芬告诉记者,她和她的丈夫都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努力工作让她脱颖而出当上了班组长,收入也多了。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公司解决了她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工厂里有托管室,里面有玩具、床,还能学东西,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玩”。

  残疾人的就业权利也没有被忽视。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公共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制度。加大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网络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记者见到了患有听力障碍的职工王鹏,他现在是污水处理站的操作工,月收入3000元。“就业不只帮助了我一个人,也帮助了我的家庭,让我的家庭拥有幸福的未来。”

责任编辑:蔺凯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