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解困脱困,让城市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 - 全总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经过全国各级工会五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如期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攻坚解困脱困,让城市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5-31 07:08

  原标题:经过全国各级工会五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如期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引题)

  攻坚解困脱困,让城市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郑莉 郝赫

  2020年年底,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经过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的共同奋斗,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解困脱困!

  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也包括城市困难职工。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交到了工会组织手中——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确保全体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随后的5年间,全总和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打响了一场规模大、力度强、惠及面广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

  解困脱困工会在行动:把关怀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

  2016年1月,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变化——将“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单独列入2016年工会工作主要任务之中,明确提出将城市困难职工帮扶解困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加强和做好帮扶工作。

  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地区,一场覆盖全国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会行动拉开帷幕。

  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分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把提高解困脱困工作质量放在首位”被写入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相关文件,联合帮扶困难职工……

  时间来到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这年7月,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迎来一个重要节点——全总召开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座谈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会上提出:各级工会要坚决落实“一个总体目标”,即确保到2020年,现有建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切实抓好“两项重点任务”,即确保到2020年,所有能够脱困的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连续6个月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全部实现脱困,因重病、残疾等因素无法脱困的,通过推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低保标准,全部实现解困。

  伴随一系列“顶层设计”出台,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被摆在全国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这一议题,各地在5年里开了17万余场专题会议,32个省级总工会、438个地市级总工会、2708个区县级总工会制定实施细则,把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分解到年、精准到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总和各级工会将“精准”贯穿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做到精准识别,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并针对收入低、患病、失业、子女上学、受灾等五类困难职工群体精准施策,制定了“四个一批”的帮扶路径,即就业创业解困脱困一批、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一批、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一批、社会救助兜底一批。为此,全总还建立了重大疾病、事故、意外致困职工专项帮扶制度,制定了建档立卡、认定标准、解困脱困标准、家庭状况核查、信息化管理等10个方面标准和流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总组织开展了解困脱困集中攻坚行动,各级工会着力建立预防相对困难职工返困预警和帮扶工作机制,及时避免了返贫致困情况大规模发生。

  5年里,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大踏步前进,各级工会协同政府出台和落实帮扶困难职工的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政策100余项;构建起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待遇等6条保障线;有697.9309万人次党政工领导干部与1202.2012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实现结对帮扶……这些举措都指向同一目标: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集中力量办大事:让解困脱困工作走得更远

  对长沙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每次见到“红本本”,都会觉得万分亲切。

  “红本本”是长沙市职工服务中心精心制作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结对帮扶台账》。每次到困难职工家庭入户走访时,服务中心的6支解困脱困工作小组就会带上“红本本”,细致了解困难职工家庭的人员、财产信息变化情况和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更新档案资料。

  在全国各地,像这样的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县级以上达3500余个,基层帮扶站点达到16万个,随时为困难职工提供周到服务。

  为了高效对接困难职工需求,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各级工会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内蒙古锡林浩特推出“微帮扶”小程序,困难职工可实时了解工会最新帮扶动态、递交相关材料,足不出户办妥手续;江西鹰潭为困难职工量身定制“一户一码”,每户困难职工家庭可享受的帮扶政策、帮扶资金是否发放等信息,可以在系统里随时更新、随时查询,并将与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实现全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仅靠工会是难以完成的。全总和各级工会努力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

  在云南大理州祥云县,有个远近闻名的“祥云样本”——县总工会打造一个平台、强化两个保障、着力三个精准、建立四项机制、实施五类帮扶,并运用五化攻坚、五制管理、十组作战模式,持续与政府部门共同精准施策,帮扶困难职工。

  广西柳州市总工会构建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合救助机制——从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慰问、互助保障、生活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梯度帮扶服务。仅2020年组织的决战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百日攻坚行动,就发动了2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近2000家企业、3000多名工会干部参与,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万余户次。

  5年来,在全总和各级工会的积极推进下,29个省级、411个地市级、2501个区县级党委、政府出台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意见,把城市困难职工纳入脱贫攻坚统筹或民生项目考核;403个地市和2496个区县政府建立解困脱困工作专门机构,下发8848个困难职工帮扶政策文件。与此同时,31个省(区、市)总工会加入政府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30个省(区、市)总工会参与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和制度建设。

  2018年7月,全总启动了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改革,聚焦深度困难职工实行重点兜底保障。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2.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5.1亿元,工会经费投入45.8亿元,共开展专项帮扶2449万人次。

  整合力量广泛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各级工会还将目光投向丰富的社会资源,探索困难职工需求和各类帮扶资源的精准对接。上海、河南、江苏、安徽等多地组织社会爱心力量开展“微心愿”活动;北京市门头沟区总工会动员爱心人士参与“一元捐、十元捐”活动;山东滨州市总工会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发挥劳模作用,从生活、学习、思想、就业指导等方面全面帮扶。据统计,全国32个省级、421个地市级和2335个区县级工会引进了社会资源参与解困脱困。

  从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到结对帮扶、社会保障,在各级工会的持续推动中,来自各方的强大合力,确保解困脱困工作行稳致远。

  脱困不脱政策:构建多层次梯度帮扶长效机制

  “工会干部就是我的‘娘家人’,帮我渡过难关”“感谢工会组织给了我们全家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在工会大家庭的温暖助力下,我要继续勇敢前行,挺起家庭的脊梁,成为国家的栋梁”……从2016年到2020年,工会干部们收到的困难职工来信悄悄发生着变化——“感谢信”越来越多了。

  “千百次的锦上添花都不如一次雪中送炭”,秉持着这一理念,不计其数的工会干部投入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百万困难职工的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在全国工会的努力之下,一大批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发展能力日益增强,有效架起了一座党和困难职工群众的“连心桥”。

  2020年12月,一份5万余字、厚达220页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第三方评估报告》出炉。评估报告显示,对抽样的3.2万户困难职工社会心理测试显示,在满分为10分的基础上,困难职工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值平均达到9.81分,对社会公平感知均值为9.61分,对工会开展解困脱困工作的平均社会公众满意度为9.54分。

  与此同时,困难职工的精神风貌也发生着可喜变化。评估报告显示,受访困难职工认可“我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平均值为9.52分,职工认可“生活将会越来越好”平均值达到9.72分。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各级工会已经开始认真梳理整改,形成更多制度文件,努力完善多层次梯度帮扶长效机制。全总多渠道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与政府救助制度有效衔接;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吸纳了工会提出的加大对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帮扶力度、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建立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等建议,提出了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意见,为健全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提供了政策支撑。

  各级工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解困脱困工作成果,建立完善预防困难职工返贫致困机制,坚持“脱困不脱政策”;健全工会常态化帮扶机制,为不同困难类型的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分层建档、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据了解,目前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预防返贫致困监测机制。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圆满收官。但对于各级工会来说,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是一个更加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大工会干部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