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出行的“大通答案” - 汽车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关于未来出行的“大通答案”

——上汽大通Tech Week技术发布会及实验室探访实录

来源:解放日报
2021-06-04 15:04

  原标题:关于未来出行的“大通答案”(主题)

  ——上汽大通Tech Week技术发布会及实验室探访实录(副题)

  户外露天停车位边,一辆红色T90皮卡正离开车位,缓缓驶离15秒后,地上的蓝牙地锁已经自动升起。很快皮卡又原路倒回,一旁有人开玩笑:这(地锁)要是卡壳了就闹大笑话了。工程师自信地说:不会,我们很有信心。如预料般降下地锁后,工程师继续介绍:比起市面上靠手机蓝牙控制的同类产品,大通把车辆和地锁直接关联,只要车子靠近地锁就会自动反应。

  场地另一侧,一个狭窄的机械车位旁,另一辆蓝色G50正自动倒车。只见它毫不费力轻巧入库,要知道这款MPV车身长4.8米,宽近1.9米,进入机械车库后轮胎离边缘只有几厘米。一旁的工程师很是骄傲:“目前自动入机械车位的成功率不能说百分百,但也到了99%。”

  以上两个场景,就发生在5月26日上汽大通Tech Week技术发布会外的场地。这场新技术展示会上,大通在上海集团总部公布了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软件应用、数字服务等领域的40多项新技术。站在上汽大通技术展厅内,可以发现全场有大大小小至少20多个展位,大到能源发动机,小到一个智能摄像头,每个展位都有一到两名工程师做具体讲解。

  这也是上汽大通第三届技术展。Tech Week,从首届员工技术交流分享逐步升级,到2019年开始举办亲子观看活动。今年不仅吸引大批学生参观,还新增了数场智咖说论坛,由工程师现场讲解技术生产过程。可以发现,Tech Week已经从过去大通内部工程师的嘉年华,逐步演变成了面向媒体和大众的全面科技展示会。

  今年的技术展,以“知用户·慧科技·定未来”为主题。上汽大通表示,要覆盖未来出行,必须要覆盖纯电、混动、氢能源“全能源”,满足个人、家庭、商业用车“全场景”,贯彻开发、制造、服务“全过程”。据悉,其中不少新技术已经落地或将逐步应用于正研发的新产品。

  此次技术展,已经不仅是单纯的科技分享,而是展现了上汽大通对未来的布局。未来出行什么样?这些科技成果背后就有“大通答案”。

  纯电、混动和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尽管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今年汽车企业毫无疑问的主战场,上汽大通却没有放弃对“全能源”的科技探索,尤其在目前并不热门的混动和氢燃料领域寻求突破。

  混动展台前,工程师首次展现了HEV混动变速箱样品。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款发动机搭载两个高压电机及一个双电机控制器,虽然同样采用了市面上混动变速箱行星齿轮组为核心组件,但却设计成了梯形形状,且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外齿圈。

  现场工程师用“惊艳”来形容这款变速箱:这样的设计减少了45%零件,大幅度精简了沉重冗余的部件,让系统可靠性大幅度上升。同时实现功率分流,有效节油30%以上。

  现场工程师强调,由于混动发动机的“负担”,相比较市面上同配置的燃油变速箱,混动变速箱的成本大约高出50%。这样的减负让混动变速箱的生产成本基本接近于一台传统变速箱,大幅度拉低了混动车辆的生产成本,尤其是面对未来车辆节能减排的要求,混动车将占有很大的优势。

  氢燃料方面,作为国内率先研究整车氢安全的企业,上汽大通早就意识到,比起锂电池车,氢燃料电池无污染、能量补给速度更快,使用场景与燃油车无异,无续航焦虑,但是高昂的价格,以及氢能源的储存问题和安全问题却让很多消费者止步。

  因此,大通研发了无痕氢动架构。据悉,这款架构可搭载协同上汽捷氢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零部件复用率达95%,大幅降低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开发周期。

  另外,国内首个(70MPa,>135L)高压、大容量的轻量化IV型储氢瓶出现在展区。现场工程师表示,该储氢瓶由上汽集团牵头、联合国内核心氢瓶企业开发,储氢效率远高于国内主流的35MPaⅢ型储氢瓶。未来将在2022年量产,兼顾重卡、轻卡、客车等商用车平台全车型,解决了储存问题。在安全方面,大通开发了一套氢安全测试规范,建立了氢泄漏仿真模型。当发生碰撞时,一体式氢系统结构可以实现毫秒级断氢、达到五星碰撞安全要求。

  纯电方面,工程师现场展现了由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DCDC、车载充电机及高压配电箱六个部件组成的六合一电驱总成。据悉该总成可覆盖70到200千瓦的电驱,也可匹配固态电池,实现可充可换可升级,未来将应用到2022年亮相的MIFA新能源车上。

  云服务平台:

    修车只需要进4S店一次

  在Max·Care云服务展台,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一站式”车辆维修场景:用户报修后,后台客服及时响应并根据车辆数据形成用户画像,实时在线远程诊断。对于必须实时进场维修的问题,5分钟内要求4S店给出回应,如遇疑难杂症,平台可与大通品牌技术中心直接联系,确保两小时内给出专业技术答复。

  针对4S店多次进场返修、配件不足、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现场工程师介绍,云平台一站式关联了所有4S店,可实时检测配件库存情况。根据车辆情况,在线提交维修需求的同时,云平台即可及时从工厂和无锡总站调货,网上预约用户还可“插队”维修,确保进场时必须有货,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现场工程师还介绍,云管家在线客服和远程诊断功能自去年11月16日上线以来累计交互次数已超过120万次,截至今年4月,全国工单量约为14万张。

  三个实验室:

    把控好每一辆车的品质

  参观完Tech Week技术展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大通总部的三大实验室。上汽大通工作人员表示,在创造未来的同时,更要踏实做好基础工程,把控每一辆车辆质量。

  在“移动场景”实验室,我们看到一辆汽车正在移动传感带上,模拟车辆在路上快速前进的移动场景。

  现场工程师介绍,这个移动场景实验室可模拟零上六十度到零下四十度所有温度场景。他指着顶上一排超厚的发光灯管,表示这些灯管平均每平方米照度是1500瓦,基本等于吐鲁番这样热带气候下的超强阳光暴晒。

  碰撞试验室中,高强光照射下,一个铁质架构的车框中放着四个假人模型。这里是专门用来测评保险带、座椅、方向盘等车内设施对人体的碰撞伤害,只有在这里通过碰撞评测后,车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整车实验碰撞。

  现场工程师介绍,实验室内摄像头每秒25000帧,连拍摄子弹穿过墙壁都清晰可见,但在这样的碰撞试验中还犹显不足,因此实验室内又用了强光增加曝光度,只为了抓住零点几秒内的瞬间。

  现场工程师同时表示,这样的碰撞实验因为成本高昂,目前国内只有几家大型整机厂才会自行操作。举例说明,车辆内的假人模型单个成本就高达100万元一个。

  最后的两个声音实验室。振动噪音实验室面积相当于一个大型室内篮球场,四面全部贴上了静音海绵,只有一辆正发动的车辆在屋内作响,实验员正在检测车辆震动噪声来源。

  现场工程师介绍,国内大部分噪音实验室墙面基本采用菱形材料,大通选用的平面材料是国内首次,效果也更好,做实验时连测控机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声都清晰可闻。

  在另一个噪音实验室,以一面墙面把房间切割成两半,墙面其中一部分材料是车辆的车板。墙的一边放大了所有噪音,评测员在另一边记录数据,检测车辆材料对噪音的过滤效果。(丁楠)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