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扎染工艺注入新活力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小打小闹”的家庭式作坊转型为管理规范、制度齐全的私营企业

为传统扎染工艺注入新活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13 14:17

  原标题:从“小打小闹”的家庭式作坊转型为管理规范、制度齐全的私营企业(引题)

  为传统扎染工艺注入新活力(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左希义 王建明

  在云南省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厂长熊文杰不时穿梭于各个车间,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对工人们来说,厂长就是一个“百事通”,任何生产难题他都能轻松化解。

  “他对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不管是扎染技术还是制样作图,我们有任何困难,他马上就会帮我们想办法解决。”工人胡志菊边说边根据图案用阵线把布料扎起来,放进大染缸里染色6、7次,一块扎染布就新鲜出“缸”了。

  熊文杰自幼跟着父亲学习祖传的弹棉花、织布手艺,还拜师学习扎染技术,成立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用三口大木缸生产扎染制品,成为巍山县第一家与扎染有关的私营企业。

  1995年3月,熊文杰接到第一笔订单,订单金额约10万元,实现当年建厂开门红,将产品一炮打响。

  初战告捷,熊文杰信心倍增,他敏锐地感觉到传统扎染工艺广阔的市场商机。

  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不行的。善于思考钻研的熊文杰不断创新设计出服装、台布、茶艺等系列产品,为古老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记者在企业走访看到,不同色彩、不同花纹、不同风格的扎染布,图案千姿百态,造型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熊文杰告诉记者,扎花机生产扎染工艺品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是扎染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催化剂,弥补了传统扎花布系列工艺产品的不足,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如今,兴巍民族工艺厂已经从一间45平方米的小车间发展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大厂房,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年生产扎染工艺品约20万件,企业职工也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正式员工52人、厂外用工2000余人,产品销往大理、丽江等热门旅游城市,甚至还远销日本、法国、韩国等地。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产品销售有点受阻,面对这些压力,我们还是有信心把工厂坚持下去,把工人留住,让他们有事做。”熊文杰说。

  近几年,熊文杰先后获得2019年度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典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兴巍民族工艺厂也由“小打小闹”的家庭式作坊转型为管理规范、制度齐全的私营企业,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荣获云南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如今,熊文杰的女儿熊天艳在大学主修完国际经济金融专业后也回到了家,跟着父亲学习、传承扎染技术,同时承担起绘图设计和销售工作。

  “以前的扎染大多是以传统的方式来表达,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国潮,喜欢简单的元素,我们就想着将其与传统扎染工艺相结合,期望会有一个更好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喜欢它。”熊天艳说。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