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畔的红色哨兵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浦江之畔的红色哨兵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学党史铸忠诚纪实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06-17 15:39

  原标题:浦江之畔的红色哨兵(主题)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学党史铸忠诚纪实(副题)

  作者:兰德华 王宇 冯来来

  初夏申城,浦江之滨生机盎然。

  人民广场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悬铃树下,青砖黛瓦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散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南京路上,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外滩沿线,万国建筑群流光溢彩……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从鸦片战争被迫开埠到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东方,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见证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

  霓虹旖旎中,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巡逻哨兵穿梭在繁华深处,用卫士忠诚守护城市平安。一茬茬官兵坚持初心之地守初心、红色沃土铸忠诚、薪火相传育新人,自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4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15项全国性荣誉,荣记集体一等功3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26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身居繁华闹市,是什么让他们思想如水晶般纯净,信念如磐石般坚定?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

  深学创新理论,感悟真理力量

  “1920年春天,29岁的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的柴房里废寝忘食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端来粽子和红糖,他错把墨汁当成红糖,蘸着墨汁边吃粽子边对母亲说‘够甜,够甜了’……”

  5月28日,上海杨浦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内,一群年轻的武警官兵和“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联学活动。

  “以前,我总觉得理论枯燥乏味,今天才知道,真理的味道这样甘甜。”大学生士兵罗子昂如是说。

  品味到真理的甘甜,罗子昂主动请缨走上了党史讲解员的岗位,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为游客讲解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历史。

  这是十中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一个缩影。驻守在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十中队68年的建队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历史。

  “永远追寻真理,就像溪流追寻大海那样坚定不移。”这是列兵唐朝阳写在理论学习本扉页上的一句话。从一上理论课就打瞌睡的“挠头兵”到成为理论宣讲小骨干,这名“00后”年轻战士的转变过程令人欣喜。

  去年底,中队组织新兵开展“学理论、看变化”主题活动,把理论的课堂从营区搬到了蓬勃发展的浦东新区,让大家乘磁悬浮、登上海中心大厦、看国产大飞机。

  参观回来的路上,指导员杨泽楠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么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吗?”新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理论课上从来一声不吭的唐朝阳也被吸引进了讨论之中。

  杨泽楠趁热打铁,从浦东开发开放历程,讲到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党的理论创新探索,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春天的故事’。”

  回到中队,唐朝阳在中队《新一代》小报的专栏中写道:真理就是力量。听党话就有方向,跟党走就有希望。

  从与陈望道纪念馆等结成学习对子,与国有企业搭设交流平台,与驻地街道、社区建立比学赶帮促学机制,到利用驻地发展成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队坚持用党的历史夯基固本,培根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落地生根。

  漫步中队营区,处处都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成为大家放在案头、捧在手头的必读书,每天本子抄一点、月底体会写一篇,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传承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兴业路76号,两栋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庄严肃穆,这里就是中共一大纪念馆。

  “驻守党的初心始发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官兵学习感悟党史的最好教材。”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他们把一个个红色场馆变成一个个“初心教室”,把一段段红色历史变成“初心教材”,每年组织开展“寻访红色遗址,继承先烈遗志”活动,让官兵在接受红色洗礼中自觉赓续红色血脉。

  下士陈伉入伍前打过工、创过业,一度把“有钱才是硬道理”奉作人生信条。

  来到中队第三天,陈伉踏上了中队每年一次的“寻根之旅”。他沿着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参观瞻仰。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像是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他探寻、感悟党的精神密码之门。

  “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让革命先辈们不畏牺牲坚决跟党走”……

  回到中队,这个曾声称“当兵只为过把瘾”的年轻战士,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作为武警部队宣讲团成员的他,辗转天南海北的军营哨所,宣讲党史知识。

  翻开中队二季度党史学习教育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到陈望道旧居开展党史联学活动;邀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做客中队“初心使命”党史讲堂;与同济大学共同创演“五卅运动”情景党课……

  他们在营区建立“党史路”“军史墙”,把新兵下连第一周定为“优良传统教育周”,干的第一件事是在“好八连”雕塑群前组织宣誓,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唱的第一首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中队荣誉室内,悬挂着一幅官兵自己标绘的“初心地图”,里面详细标记着中队自组建以来10次换防、12次改编的历程。“‘初心地图’就是中队一茬茬官兵走过的‘长征路’。”参与制作地图的下士卞继勇说。

  十中队官兵不仅是党的信仰笃定的追随者,还是传递红色信仰的“播火者”,自1999年至今,中队培养出百名义务讲解员,接力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解传播党史。

  “‘播火者’首先是‘专业者’。”执勤第四支队政委陆伦明介绍,中队采取专家导学、原文通学、要点精学的“三学”方法开展党史学习,以摸底考、阶段考、结业考的“三考”模式进行优胜劣汰,打造问不倒的“专业队”。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开放主管马玮佳说,虽然中队战士是业余讲解员,但业务水平却可以与专业讲解员相媲美,是纪念馆里的一张“红色名片”。

  近年来,中队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组成军地党史知识宣讲团,先后为驻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宣讲700余次,派出20余人到驻地5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宣讲团的带动下,10余家单位、百余名青年志愿者也加入到党史宣讲队伍中。

  6月9日,由官兵创拍的《兵哥说党史》教育短视频第100期正式上线。这部被许多网友称为“网红党课”的系列视频,从首期推出就备受追捧,网上点击量累计破3亿次、转发量超百万。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2019年,十中队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传承精神血脉,赓续作风本色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这首《八连颂》是毛泽东于1963年8月写给“好八连”的赞美诗。

  “接过八连的枪,也接过了八连的魂。”执勤第四支队执勤三大队教导员石磊说,从“好八连”到“学八连”,人民军队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作风本色在这里薪火相传。

  在中队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幅曾带给世界震撼的历史照片:在被雨水冲洗过的老上海街道旁,解放军战士在阴冷潮湿的地上席地而卧。一位外国专家由此感慨:这张照片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当年,十中队前身部队挺进上海露宿街头不扰民;今天,新时代的传人走上街头为人民。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在中队的影响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服务内容也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项。每月20号,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成为了一道绿色风景线,“中华商业第一街”由此也被誉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队“雷锋班”的战士们无法像往常一样在南京路为民服务,但不少驻地居民每月20号还是会到中队为民服务点等待,一些群众甚至还打电话到中队询问情况。

  “其实,中队为民服务一直没有中断。”十中队“雷锋班”现任班长汪维巧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他们就经常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社区、企业之中开展为民服务,并尝试探索出了“点对点”“菜单式”服务新模式。

  开设为民服务点只是官兵播撒文明新风的一部分。几十年来,官兵还建立每月走进孤寡老人、走进自闭症儿童、走进残障人士“三个走进”机制,联合高校、医院、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开展对接一个贫困户、资助一个贫困生、建立一个图书站、设立一个医疗点“四个一”活动,让雷锋精神弘扬在申城的大街小巷。

  忻鸿发是中队官兵陪伴时间最长的孤寡老人之一,他双目失明,常年卧床不起,膝下没有儿女,生活十分困苦。官兵得知后,主动当起了“兵儿子”,给他搞卫生、清垃圾、擦身体从不嫌脏,急事难事一个电话马上到场。20年春去秋来,忻鸿发逢人就说:“即使我有儿女,恐怕也做不到这样!”临终前,89岁的忻鸿发在弥留之际还发出呼唤:“战士们,我的孩子们……”

  家住黄浦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多年来一直有个习惯:大年三十这天早早起床洗漱,穿上新衣,等待十中队官兵的到来。从1997年开始,官兵与黄浦区老年公寓爱心结对,每月都会前往老年公寓做义工,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把老人请到中队,陪他们吃“年午饭”。

  2018年以来,中队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色德村挂钩帮扶,把文明与希望的火种播撒到了祖国边陲。

  39年践行宗旨,官兵累计照顾孤寡老人27名、残疾人12名、军烈属15户,资助1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万元,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强化使命担当,当好忠诚卫士

  晨曦微露,外滩的钟声由远及近,上海开启新的一天。

  迎着晨光,十中队巡逻官兵走上战位,一路经过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来到南京路。

  百年前,这里作为“租界”的一部分,如今,这里成为国人度假旅游的圣地,人民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中队排长陈龙说,每次巡逻之旅,都是一次对强军胜战的叩问,警醒官兵不忘历史,扛起使命担当。

  曾几何时,训练场地不足一度是制约中队训练水平提升的短板问题。

  面对困难,十中队官兵拿出革命前辈“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地下车库练队列、上下楼梯练体能、微缩靶子练射击、移动拆分练障碍,在楼顶建起了集器械训练场、搏击训练馆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使营院小场地变成练兵大舞台。在近几年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中队官兵屡屡摘金夺银。

  驻守世界有名的商业街,对官兵打赢制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队着眼警卫、巡逻任务特点,限定时间强记忆、设置干扰考反应,探索形成“警卫哨兵防袭击12招”“巡逻任务1分钟到场处置6步法”,人人对任务区域周边地形、社会情况和突发情况处置方法一口清,确保遇有情况迅疾出击、快速制胜。

  2015年4月17日,西藏中路九江路口,一名男子手持利刃,在拥挤的人流中四处挥砍。危急时刻,战士李春雷仅用30多秒就赶到现场,成功将其制服。

  置身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科创之城”,看着5G、AI等前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推广普及,“未来,我们到底还能不能‘百战百胜’”的疑问也不停在官兵心间敲击。

  “不大胆创新,就打不赢明天的战争。”中队官兵研战谋战,敢闯敢拼大胆试,把执勤哨位当阵地建、把摆兵布阵当战法研、把情况处置当实战练,在支队范围内率先完成执勤信息化改造升级。

  立体侦察、实时指挥、精准打击……在前不久支队组织的实战化拉动演练中,十中队出动时间最短、携带装备最全、指令下达最准、通联手段最多、分队协同最好,尤其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令其他参演官兵连连称赞。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南京路网红人墙”再次“刷屏”各大网络平台。微博上,“上海外滩再现拉链式人墙”超话阅读量4天激增至2.4亿次;抖音上,相关短视频多达数百个,其中不乏点击量过百万的“爆款”,网友们看后纷纷点赞“每一帧都帅到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第一次在南京路执行“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官兵。多次参与国庆执勤的下士陈昕告诉记者。任务中,他每天都要执勤7个多小时,来回要走上300多趟,一天下来腿站酸了、嗓子喊哑了。

  每逢节假日,南京路上不仅有“网红人墙”,还有悬挂在商家店铺门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说起这些国旗,不能不提及十中队国旗班。

  1995年7月,十中队组建国旗班,担负人民广场每天的升降旗任务。为了练好升旗基本功,国旗班的战士们头顶两块砖、双腿夹扑克、衣领别钢针站军姿,在腘窝处捆竹签、小腿绑沙袋踢正步,白天对着太阳、晚上对着手电光练眼神,人人都脱过几层皮、掉过几斤肉。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队国旗班担负开(闭)幕式和191个国家(国际组织)馆日升旗任务,13176次升降旗,次次曲终旗到、分秒不差,赢得国内外来宾高度赞誉。

  巡逻十里长街,心装百万游客,换来万家安宁。进驻南京路以来,中队连续39年实现执勤无事故,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68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事件7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90余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兰德华 王宇 通讯员 冯来来)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