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手就位,乘着新时代东风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

号手就位,乘着新时代东风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6-17 08:12

原标题: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引题)

号手就位,乘着新时代东风(主题)

袁 帅 包文虎 邵一鸣

风,夹杂着沙砾,从二级军士长何贤达耳边呼啸而过。

漫天黄沙,是西北高原特有的风景。这样的情形,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发射架指挥长何贤达再熟悉不过。

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组织战前动员。李宏杰摄

“号手就位!”盯着眼前墨绿色的导弹,何贤达的声音穿透风声,坚定有力。

“号手就位”这4个字,对火箭兵而言不仅是枕戈待旦的常态,更仿佛是一次次对党忠诚的表白——听党指挥,随时待战。

23年,是何贤达的军龄,也是这支部队的年龄。23年里,先锋营听从党的召唤,从南方驻地出发,征战上万公里。打开这支部队的出征地图,他们的足迹在祖国广阔版图上刻下了一个大大的“V”字。

“V”既是英语单词“胜利”的首字母,也是先锋营的成长原点。

从这个原点出发,先锋营一茬茬官兵用热血和忠诚磨砺大国长剑,在祖国大地汇聚起如虹弹道。在一声声“号手就位”的口令中,先锋营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忠诚与传奇。

寻梦,就是寻找使命

“你的梦想是什么?”

在这个人人有梦、人人追梦的时代,梦想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无数同何贤达一样的火箭军官兵扎根深山,穿密林,踏雪野,闯戈壁,用大国长剑的九天轰鸣发出“使命必达”的强军梦想。

1997年冬,还是新兵的何贤达第一次触摸导弹。墨绿色的弹头闪耀着金属光泽,冰冷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像触碰一把倚天重剑。

入伍前对导弹一无所知的何贤达,那时并不知道自己会与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相处多年,并成为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

看着教练班长熟练操作着导弹装备,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何贤达心底生根发芽。

翻开何贤达的日记,泛黄的纸页上,一行字写得特别用力:不管经历多少困难,我都要成为一名导弹号手。

新兵下连后,何贤达没有如愿分到发射专业,反而被分到炊事班。他并不认命,白天围着柴米油盐转,夜里挑灯苦读,自学导弹发射知识和操作技能。

半年后,全旅大考,炊事兵何贤达名列导弹专业三甲。从此,他走下灶台,登上吊车,成为一名导弹号手。

1999年,入伍两年的何贤达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用100余次转载导弹无一差错的优异成绩,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由于表现优异,他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入党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它告诉我,只要努力,梦想就会一点点靠近。”何贤达说。

如今的何贤达是全旅知名的导弹精兵——30余次执行任务,成功发射导弹10余发,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和火箭军“百名好班长”……

有人问何贤达,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梦想?他笑着答:“寻梦的过程,就是寻找使命的过程。”

对先锋营的官兵而言,伟大祖国是他们坚守的阵地,国家安全是他们永远追求的使命。

1966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一天,经毛主席批准,周总理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

“我们的生日与党的生日是同一天,意味着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紧紧相连!”先锋营教导员颜寿祥说。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亲自授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由第二炮兵向火箭军的跨越转型,部队建设发展踏上了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春风吹来,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英雄的战略导弹部队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与伟大祖国共奋进。

追梦,只为矢志打赢

军队与使命共生,与使命同在。追梦,对军队来说,是践行使命的担当,更是矢志打赢的追求。

南国某驻训场,群山滴翠,一场全流程发射演练如箭在弦。

临近发射,导演组突然判定某发射架瞄准号手汪明喜“阵亡”。

这样的特情在先锋营还是第一次,训练场一时炸开了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等到备份号手接替完毕,已错过了“点火”时间。

汪明喜感到十分窝囊。作为一名号手,他经历了成千上万次操作练习,每一个口令、每一个规程早已烂熟于胸。但他没想过,如果自己使不上劲该怎么办?

战场上,因为某个号手“阵亡”延误战机,甚至导致发射失败,这对火箭军官兵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第二天,营里组织演练复盘。时任营长吕尔参把骨干召集在一起,研究出了一套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在未来战场,为应对号手减员的情况,每名号手不仅要精通本职岗位,还要同时学习相邻专业,逐步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就此拉开帷幕。过去,号位与号位之间因专业不同而存在的隔阂,因“一专多能”训练被彻底打破。渐渐地,各个号位坐在一起聊训练、谈操作成了营里的“新风尚”。

半年后,先锋营超过60%的老号手具备了“一专多能”的能力,训练成果在全旅得到推广。

在兄弟部队看来,先锋营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而在先锋营官兵心中,制胜未来战场才是最高追求。

这些年,先锋营在“一专多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随机减员”和“全岗互换操作”模式。

新时代胜战号角吹响,先锋营迎来新的发展。他们在全旅率先列装某新型导弹武器装备,开展导弹发射集成营试点。

“我们常说忠诚于党,忠诚的背后是核心能力。我们必须练好本领,确保党中央一声令下,坚决做到用我必胜!”该旅参谋长于洋洋说。

梦想,向着信仰进发

苍郁的榕树旁,营区宿舍楼正面暗绿色的玻璃,拼接出一个腾飞的导弹形状。导弹中间,“导弹发射先锋营”7个大字闪闪发光。

在先锋营,每逢新兵下连、干部入营,营里组织的第一堂教育课便是参观荣誉室。

大学生士兵高敏是荣誉室解说员。他原本想当两年兵就回家继续上学。没想到,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成长轨迹。

那年盛夏,先锋营机动千里驻训,上级突然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组织野营伪装。

大雨滂沱,淋过雨的伪装网比平常重了一倍。道路泥泞、视野受限,装备体积大、人员分布广,要进行数台发射车和全营帐篷的变形伪装,难度可想而知。

连日的跨区机动考验着每一名官兵的承受能力。雨柱冲在身上,高敏只觉得筋疲力尽。

夜黑雨急,有着16年党龄的发射班长段启军大喊一声:“跟我上!”只见他挽起袖子、卷起裤腿,第一个冲上发射车。

“跟我上”,这是共产党员不变的承诺。一声呼喊,仿佛穿越时空——在黄沙漫天的罗布泊,在戈壁深处的东风航天城,在红川沟的大山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隐姓埋名,艰苦奋斗,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时刻,汇聚起上下同欲、攻坚克难的磅礴伟力。

“跟我上”的冲锋,永远比“给我上”的命令更有力量。大雨中,段启军这一嗓子,带动着一个班,鼓舞着一个营。

雨过天晴,先锋营提前半小时完成任务,刷新了全旅纪录。亲历这一切后,高敏明白了党员二字的含义。那一刻,他下定了留队的决心。

在先锋营荣誉室里,摆满一幅幅奖状,它们记录着团队曾经创下的辉煌。奖状之上,一面鲜红的党旗悬空高挂。

该旅领导这样评价先锋营:“时代在变,使命在变,但官兵听党指挥的信仰始终没变。向着信仰进发,是先锋营永恒的梦想。”

不久前,先锋营赴西北某地执行某新型号导弹发射任务。目光追随着导弹的尾焰,已是下士的高敏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党徽。

这是薪火的传递,也是信仰的延续。一发发导弹腾飞,喷涌出火红的烈焰。在改革东风里换羽重生的中国火箭军,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新兵入营,高敏要为新战友们讲解营队的历史。解说结尾,高敏郑重地说:“先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仰。”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