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医生独自坚守诊所49年 - 公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扎根水乡湖区,甘做群众健康“摆渡人”——

柳医生独自坚守诊所49年

来源:湖北日报
2021-05-31 10:47

原标题:扎根水乡湖区,甘做群众健康“摆渡人”——(引题)

柳医生独自坚守诊所49年(主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王毅 宋从峰

5月23日,天刚蒙蒙亮,监利市分盐镇官湖垸村大河卫生点,70岁的村医柳会生已开始一天的忙碌。

沿着静静流淌的洪排河,柳会生身着白大褂,斜跨医药箱,骑上电动车行驶一公里,为脱贫户阳金堂送医上门。80岁的阳金堂因腿摔伤,不能下床。治疗完返回诊所,已有一群村民等着看病。中午,给82岁的“老胃病”王永桃打完针,柳会生骑车送他回家。

一个人,坚守诊所49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事不计其数。“好人柳医生,看病真贴心。”这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诊所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一心帮助困难群众

官湖垸村是革命老区村,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后方医院所在地。

1970年代,监利卫校毕业的柳会生回到家乡当起村医。当时,湖区沟渠纵横,地势低洼,蚊虫多,村里麻疹、疟疾流行。

年轻的柳会生背着医药箱,挨家挨户动员打预防针,风雨无阻为患者送药治疗。村民为他编了顺口溜:“端茶在手,送药到口,看药下肚,不服不走。”

83岁的脱贫户宋道河,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曾靠拄拐艰难行走。柳会生每周上门为他扎针灸,还跑到田里采中草药,煎成药水喂他服用,一直坚持3年,不仅不收诊疗费,连医药费都不收。“得亏柳医生,现在拐杖扔掉了,手也不抖了。”宋道河拉着记者说个不停。

困难群众生病,再远的路他也去。67岁的脱贫户石贵香家住柳关,为治她下肢神经痛,柳会生摆渡过河,跨田埂走小路,每月六七次往返10公里,上门免费为她扎针灸。

“他就是村民的健康‘摆渡人’。”官湖垸村委会主任彭英祥说,他用精湛的医术和淳朴的情怀,守护一方群众的生命健康。据初步统计,49年来,柳会生为周边群众看病30万余人次,对许多困难群体分文不收,每年为困难村民免收诊疗费、针灸费、草药费等万余元。

开“土方子”“小处方”

“我被蜈蚣咬了!”倚着门框,村民叶新娥疼得冒汗。

“快躺下。”柳会生将中草药捣碎后,加醋外敷在叶新娥患处。一小时后,疼痛缓解。“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柳会生介绍,处方是半边莲等中草药,只要2元钱。

村民最佩服的,是柳会生的“土方子”“小处方”。针对湖区常见的中暑、腹泻、皮肤病、蛇伤等,他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开出的“土方子”花钱少、见效快,往往一把草药就解除病痛。

“药不多开,吃完再来。”这是柳会生的口头禅。平时村民感冒了来拿几粒药,腰痛了来推拿一会,他分文不收。村民来看肠炎等常见病,他开定量的药,二三元搞定。

今年春节前,75岁的村民王阳亨因突发脑溢血,偏瘫在床。柳会生每天上门给他针灸、按摩,配合中草药治疗。除夕之夜,他为治疗老人整夜未归。不到两个月时间,王阳亨奇迹般站立起来,如今能自理。“柳医生一根银针,给我第二次生命。”老人感叹,这个病到大医院得花几万元,他只花1000多元就康复。

“这里的群众离不开我”

海珠喘息片进价13.5元,销售价10元……在柳会生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载着“打折”信息,“贴钱”药品有20多种。而他家里也并不富裕。目前,他主要收入是政府下拨乡村卫生点每年的2.5万元公共卫生补贴。去年开始,他开始领取每月200元的老年乡村医生退休补贴。闲暇之余,柳会生还要种田养虾补贴家用。

看病不赚钱,每月还贴药钱,图啥?

49年前的几件事,让柳会生难以忘怀。刚当村医时,基层党组织就积极培养他,很快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为了提高医术,村民们自发掏钱送他外出培训。

“乡亲们都不容易,能帮则帮,我儿子媳妇都有工作,家里够用就行了。”柳会生说,湖区群众出行不便,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许多群众常常小病不去看,大病被耽搁,他看在眼里心里难受。

2016年,因一次意外事故,柳会生左眼失明,经鉴定为二级残疾。如今,加上年事已高,他看病比以前吃力。但他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扎根水乡湖区,为乡亲们服务。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