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我把山歌带回家 - 公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山绿水乐课堂”第二期

青山绿水,我把山歌带回家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4-05 04:13

  原标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山绿水乐课堂”第二期

  青山绿水,我把山歌带回家

  3月23日,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的18位小学生跟随歌唱家邓容,在颐和园的颐和讲堂学唱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十送红军》。这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青山绿水乐课堂”活动的第二堂课,同时也是一期清明特别活动——“青山绿水,我把山歌带回家”。

  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不仅在邓容老师的指导下将《十送红军》演唱得充满感情,还在颐和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颐和园的益寿堂,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插花、古诗词的运用以及通过蹴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了对清明节的认识。

  4月3日下午2点,北京青年报旗下北京头条App、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云播”了这场活动。本期活动由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主办,支持单位北京新春音乐会编导组,库克音乐集团公益提供库克智能钢琴。

  歌中情

  孩子们唱《十送红军》缅怀先烈

  对于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合唱团的同学们来说,能够接受一线歌唱家的指导非常难得。在此次“我把山歌带回家”的现场邀请到了原中国武警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邓容。作为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银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两种唱法大奖获得者,邓荣曾数次演唱过《十送红军》。此次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合唱团中的18位唱歌小能手参加本次活动的音乐大师课,跟随歌唱家邓容学习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

  邓容从听说要教学生们唱这首《十送红军》起,就非常开心。大师课的现场,她从这首歌曲的背景,情感的介绍,再到发声技巧,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详细地给予了孩子们执导。

  “这首歌里饱含了难分难舍、祝福、希望等多种情感,大家好好地去体会。”为了能让孩子们感知到这首歌蕴含的情义,邓容还给孩子们支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随着情感的波动,稍微摇晃一下自己的身体,这样就有一种代入感。”在发声方法上,邓容也不断给予指导:“感受吹蜡烛的感觉。要学会用气。”经过邓容的点拨后,孩子们对《十送红军》的处理有了质的飞跃。在颐和园中,让孩子们以歌唱《十送红军》来缅怀先烈,回顾党的历程,了解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玩中学

  蹴鞠、古诗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学唱之余,颐和园的老师们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清明民俗活动,例如制作纸蹴鞠、清明插柳条等等。

  第一个活动是合作拼“纸蹴鞠”。“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种体育运动。

  当天,现场的同学们被分成6个组,每组有3位同学。每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个类似绣球的圆形“蹴鞠”拼好。开始之后,只见大家分工协作,很快就完成了。大家接受挑战的同时,既锻炼了合作能力,又对“蹴鞠”这一古代的运动项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插花课上,同学们在颐和园工作的园艺师的讲解下,亲身实践了以柳枝为主的中式插花。“不要直着插进去,而是要斜着插”、“先找到康乃馨,放在焦点花的后面”、“错落地插”、“相互搭配”,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一盆盆精致的盆景在学生们的手中诞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外,同学们还在合作拼古诗的游戏中锻炼了反应能力,考验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积淀。

  史中书

  参观颐和园近距离感受历史温度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承载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痕迹。

  当天,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颐和园研究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颐和园花承阁以东中御路南面的山腰间的益寿堂。益寿堂始建于光绪年间,清末时期是慈禧太后游览景福阁时用膳、更衣及休息的地方。

  2015年11月3日,益寿堂景区推出了“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展览以益寿堂作为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进驻北平的第一站为展览主线,围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后“进京赶考”展开,同时涉及1949年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以及解放前夕中共中央领导人与民主人士共筹新中国成立等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展现出颐和园背后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价值。

  经过颐和园研究室工作人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这个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春晖沐浴古稀园”、“”进京赶考“第一天”、“诗词唱和照肝胆”,共展出历史图片101幅、文献资料32件、中央档案馆馆藏文件2件(复制件)、柳亚子纪念馆档案2件(复制件)、颐和园藏档案原件42件、颐和园藏文物3件。展览现场还原了北平联合办事处筹备会议现场、柳亚子居园等事件,并重走“进京赶考”路线,实地拍摄了“赶考”沿途的纪念场馆并留下了珍贵的采访素材。通过颐和园研究室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小学生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对话

  希望名家走进乡村校助力孩子点燃梦想

  北京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校长丁建培

  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海陀山脚下的乡村小学,离市中心有超过80公里的距离。学校里160余名小学生均来自周边村庄。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室里每周都会传出合唱团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校长丁建培告诉北青报记者,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是学校音乐教育、合唱团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目前,学校仅一名专职音乐老师。希望社会力量能够走进校园,特别是名家能够走进学校,助力孩子们点燃艺术梦想。

  北青报: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如何安排的?

  丁建培:学校的10个班级中1至5年级每周安排两节音乐课,6年级每周安排一节音乐课。有一位专职音乐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日常课程。学校在十几年前成立了合唱团。目前合唱团有30余名,每周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培训2次。合唱团的老师也由学校专职音乐老师担任。

  北青报:学校成立合唱团的初衷是什么?

  丁建培:延庆区倡导每个学校都建立合唱团。我们学校的合唱团也已经创办多年,希望合唱团的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年的合唱团,让我们也有了一些收获,曾在区里举办的合唱比赛或者艺术节上,拿到过一、二等奖的成绩。

  北青报:目前学校合唱团的困难在哪里?希望在哪些资源上有所提升?

  丁建培:目前,不仅合唱团,整个学校都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我们学校只有一个专职的音乐老师,这让合唱团的训练有些困难。举例来说,训练一个合唱团,最基本的应该有两个老师同时授课。一位老师弹琴,一位老师抓声乐。但我们只有一位,根本忙不过来。再如,我们去参加比赛,有时不仅需要钢琴伴奏老师,还需要指挥老师,所以每次比赛,不得不外聘老师来伴奏。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就一位专职音乐老师,每周有16节课,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抽出时间训练合唱团的同学们,非常忙碌。所以我们还需要再增配一些高素质的专职音乐教师,丰富音乐教育师资资源。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入社会力量,给我们进行协助。

  北青报:您觉得名家走进校园,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有什么积极意义?

  丁建培:我们非常希望名家能够多多走进我们乡村校。因为名家走进学校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不仅能够给孩子们在演唱技术上有所提升,名家们的一言一行、对音乐不断追求的精神,都能够影响孩子们,让孩子们学到很多。我们期待名家能够走进我们学校,助力孩子们点燃艺术梦想。

  北青报:学校注重音乐教育,您觉得音乐、合唱对孩子们有什么好处?

  丁建培:我一直认为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更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希望合唱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一个艺术爱好,这也是我对我们合唱团的期待。学校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音乐教育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让音乐教育真正做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内存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旨在繁荣文艺创作、促进文化交流、培养艺术人才、推动北京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基金的设立,是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件要求,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着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实践。

  在组织结构上,基金建立了“党组核心决策、理事会监督把关、基金管理中心实施”的三级管理模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决策机构,研究确定基金的资助方向和资助重点。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承担管理、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能。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基金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市级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面向社会接收文化艺术项目的申报,组织专家进行申报项目评审,并对资助项目实施监管。立足公益性、体现导向性、增强示范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方向开展资助,主要聚焦舞台艺术,同时兼顾美术、音乐和其他领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延伸

  清明假期颐和园文化韵味浓

  赛诗词,拼蹴鞠,插柳枝……清明小长假,颐和园举办“春满颐和·诗意清明”传统文化活动,为游客呈现一个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颐和园谐趣园内一池春水,波平如镜,柳枝低拂,绮丽多姿。洗秋亭内正在举办诗词挑战赛。不同于一般的诗词比赛,这场比赛不靠吟诵,而是比拼手速,胜利者需要使用诗词积木拼出咏颂春天或清明的7言古诗。诗词积木为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每一面都是一个字,找到14个字并正确排列顺序,才能拼出七言的古诗。

  诗词挑战赛受到游客的热捧,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有老少三代一齐参与。洗秋亭不时传出阵阵诗词的吟诵声与欢笑声。

  谐趣园饮绿水榭内则是举办DIY拼装蹴鞠与柳枝扦插的体验活动。清明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蹴鞠就是其中一项。DIY拼装蹴鞠采用可再生纸,由6角形与5角形的配件拼装成直径14厘米的纸质圆球,拼插完成后,就形成一个玩具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蹴鞠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园林科技人员小张正在向游客讲述着。沿袭了清明插柳这个习俗,园林科技人员把文化传统与植物科普相结合,从柳树文化寓意、柳树速生特点、无性扦插技术要求等角度,为游客展示柳枝扦插繁殖技术,借此宣传植绿爱绿。

  清明假期三天,游客都能在颐和园谐趣园景区内免费参与“春满颐和·诗意清明”活动,特殊天气暂停。

  本周正是长廊沿线榆叶梅的盛花期,游客走在昆明湖畔,眼前一片怒放的春花,顿时感到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此外,万寿山东侧紫气东来城关附近的梅花、中御路的连翘也都花满枝头。统筹/满羿  刘江华

  本版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郭佳  武文娟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