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热播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热播

讲好青年毛泽东的故事

来源:今晚报
2021-05-27 14:43

  原标题: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热播(主题)

  讲好青年毛泽东的故事(副题)

  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他们为什么总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在每一个转折年代,他们为什么总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初心、使命与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热播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给出了清晰的答案。纪录片讲述青年毛泽东的故事,让观众走近毛泽东,努力了解那个时代和伟大革命家的心路历程。

  作为迄今为止容量最大、展示历史人物最多的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不仅全景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所成就的非凡人物、所建立的辉煌功勋,也客观讲述了它曾经的艰难曲折和对于前行方向的探索寻觅。特别是创作者用纪录片的形式,生动讲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故事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怎样讲好青年毛泽东的故事?《山河岁月》的导演夏蒙表示,抓住思想的变化是关键。

  1919年3月,在上海汇山码头,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89名青年登上邮轮准备出发,这其中包含湖南学生43人,3人来自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新民学会。他们出发的前一天,当时的上海留法勤工俭学出洋学生办事处召开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会,毛泽东也前来送行,但并没有和他们一起远行。1920年5月,毛泽东第二次去上海,在半淞园与次日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合影。毛泽东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的选择,给出的理由是“母亲身患重病,再加上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这里的“母亲”一语双关,既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同时也是苦难深重的祖国母亲。

  正是带着这种朴实而坚定的信念,毛泽东回到湖南后,一面为母亲寻医问药,一面主持新民学会的会务。他迫切希望把自己总结的新思想、新主张表达出来。他认为应该依照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的模式,办一本面向湖南学生的杂志。于是1919年7月,《湘江评论》诞生了。随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毛泽东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与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他从一个“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并在湖南创办共产主义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从韶山、长沙,到北京、上海、广州,再不断深入湖南家乡的田野农家,青年毛泽东从乡村出发,又回到乡村。他扎根脚下的大地,坚定心中的信仰,逐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在橘子洲头,32岁的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勇敢诘问,蕴含着他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以及他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这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夏蒙导演表示,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刻,重温一代伟人在那些历史关头的人生选择,将让我们铭记青年毛泽东的山河岁月。

  今晚报记者 刘桂芳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