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徐”的奥运情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面人徐”的奥运情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7-29 14:22

  原标题:“面人徐”的奥运情

  北京晚报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冰墩墩、雪容融那是冬奥吉祥物,有知识产权的,咱不能随便捏。明年北京冬奥会刚好赶上虎年春节,那我就用老虎的形态做各种运动项目造型,也寓意运动健儿虎虎生威吧。”

  前门西河沿一处普通的院落里,面人艺人徐海峰细心雕琢着自己的冰雪项目面人作品。速滑的、滑雪的、冰球的,个个栩栩如生。

  徐海峰年过四十,专修面人已有二十多年。从小业余爱好捏面人的父亲给他以启蒙,老人的初衷本是哄孩子开心,没想到这竟成了徐海峰日后吃饭的“家伙什儿”。

  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对面人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2年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徐海峰与妹妹受邀为米卢、贝利现场塑像,当时情景让徐海峰记忆犹新。

  心灵手巧的徐海峰很快便吃透了父亲的手艺,捏个孙悟空、猪八戒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野心”。多方拜师学艺后,徐海峰把自己的手艺作坊摆到了王府井小吃街。五年下来,徐海峰的手艺在这里得到了实践。数千个各具风格的面塑作品,一改传统的人物造型,通过面艺建筑、葫芦与面艺结合等创新方式,摸到传统民间工艺的时代脉搏,令人耳目一新。

  “面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收藏,一类是可以食用。山西、陕西面人是食用的艺术品,而收藏型的还分插棍和摆放的。”徐海峰说,父母过去并不赞同他以此为生,因为旧社会对面人行当有着“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说法。走街串巷,养家糊口,而且不登大雅之堂。社会变迁,如今面人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能走入艺术殿堂。随着自己对面人技艺的理解与提升,徐海峰不但是厂甸、新东安等庙会的邀请对象,还曾在南锣鼓巷开办了自己的面人工作室。

  随着老旧街巷环境改善,社区里新建起生活美学馆,成为徐海峰与居民们交流切磋的最佳场地。

  2008北京奥运,徐海峰用三个月时间设计制作了一组大型面人作品——《团结和谐中国年》。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前夕,徐海峰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创作了一组大型面人作品——《团结和谐中国年》,原本独立单一的面人,在他的妙手巧思中成了大型作品。成贤街牌楼下,放鞭炮、贴对联、舞北狮、划旱船,以及天桥的八大怪等等传统项目融为一体。

  如今,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设计各类“冬奥小虎”、教社区居民一起捏面人,徐海峰施展他的巧手,用传统的面人技艺将他的奥运情结继续传递。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