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西胜境”的前尘往事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潭西胜境”的前尘往事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7-22 09:35

  原标题:“潭西胜境”的前尘往事

  沿着北二环走到积水潭立交桥北侧,转瞬间仿佛到了江南水乡。只见一潭碧水,两侧郁郁葱葱,长满各类水生植物,宽阔整洁的木栈道曲曲折折延伸其间,令人顿觉清凉。沿着栈道逶迤前行,沿途可见亭台楼阁、绿柳荷花,宛如仙境。这片狭长的滨水景观有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潭西胜境。

  乾隆积水潭即景诗三首——

  积水苍池蓄众流,节宣形胜巩皇州。

  疏淤导顺植桃柳,三里长河可进舟。

  一座湖亭倚大堤,两边水自别高低。

  片时济胜浮烟舫,春树人家望转迷。

  烟中遥见庙垣红,瞬息灵祠抵汇通,

  雨意溟濛犹未止,出郊即看麦苗芃。

  潭西胜境景区旧址是明代德胜门水关附近的一段护城河,以乾隆帝三首积水潭即景诗为蓝本,精心设计了盈玉州、荷风轩、浮烟舫,景区内有小桥流水、假山瀑布、杨柳荷花,景色之美在北二环诸多街心公园中可称翘楚。

  从“潭西胜境”的名称来看,说的是积水潭西边的一处景致,但有关说明引用了三首乾隆的积水潭即景诗,似乎说的是积水潭自身。同时景区介绍中又说“潭西胜境”效仿了当年的“太平观荷”,好像又与太平湖联系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段护城河旧址又与积水潭和太平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其实乾隆的这三首诗虽称为积水潭即景诗,描写的却不仅仅是今天二环路以内的积水潭,还包括了德胜门西水关一带的景色。“雨意溟濛犹未止,出郊即看麦苗芃”说的不正是德胜门外的景色吗?而上世纪50年代才形成的太平湖,一方面与积水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和德胜门北水关一带的河道不可分割。

  历史上的积水潭比如今的西海要大得多,而它的形成过程则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几千年前,永定河曾经流过今天的什刹海一带,后来由于河流改道,在这一地区留下了一个狭长的湖泊。金朝在北京地区建都后将此湖作为漕运通道的主要水源,并给它起了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白莲潭”。元灭金后,为了大都的粮食供应,郭守敬主持修建了从白浮泉到大都,出文明门,一路向东,直到通州高丽庄一带的通惠河水利工程,积水潭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据《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显然,这里说到的“海子”当时已经称为“积水潭”,指的就是白莲潭未被圈入皇城之中的部分。当时的积水潭水面极为宽阔,比如今什刹海的总面积加在一起还要大。

  有关元代积水潭的记载有一点经常被人忽视,即从元代后期开始,积水潭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析津志》记载,今西海(当时又叫玄武池)的西北边有一个名叫“抄纸坊泓渟”的湖泊,二者之间为铁平章桥。由此可见,到元代后期,原来浑然一体的积水潭已经被分为了两部分,成了两个湖泊,西面的叫抄纸坊泓渟,东面的叫玄武池。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城外的来水渐少,积水潭的补给水源不足,造成其中较浅的部分成为陆地,从而一分为二。

  “泓渟”原来是个形容词,形容水深,出处是柳宗元的《永州万石亭记》,其中有“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浊”语。《析津志》称此湖为“泓渟”,可见虽然水源补给已经逐渐减少,此湖当时还是很深的。明朝建立后,徐达将大都的北城墙拆除,向南缩五里后重建,这样一来,原来完全处于城墙之内的积水潭就被分割为两部分,处于明城墙之外的积水潭,其大体范围就是元代后期出现的抄纸坊泓渟。

  令人不解的是,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抄纸坊泓渟好像被遗忘了,有关北京的历史文献对它都没什么记载。从明初到清代后期,这个湖泊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到清代末年,它的水源基本枯竭。《海淀区地名志》称:“太平湖为元代积水潭的一部分,明代为京城西北墙外的湖沼地带,清末有一家姓贡的大户在此经营芦苇业,人称‘贡家苇塘’。”可见这个抄纸坊泓渟在明代因水源逐渐枯竭,已经变成沼泽地带,而到了清末不过是一片芦苇荡了。

  上世纪50年代时,政府发动群众对贡家苇塘进行治理,挖成两座湖泊,一名“太平湖”,一名“青年湖”。由抄纸坊泓渟经六百年演变而成的太平湖由此与元代的积水潭建立了颇为奇妙的联系。德胜门水关外的北护城河在民国时期水量很大,尤其在夏秋季节河水甚至会溢出河道与北面的沼泽地带相连,这似乎又与后来的太平湖建立了某种联系。

  当年的太平湖位于今天新街口豁口外路西,建成后面积大约有40公顷,比如今的什刹海还大。湖中有荷花,湖边有花圃,景致颇为动人。电影《无名岛》和《水上春秋》都是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的。1971年,太平湖被填平,建起北京地铁维修厂,“太平观荷”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1977年,北二环的护城河被改为暗沟,上面铺上一层水泥板,俗称“盖板河”,护城河也消失了。2002年8月,北京市政府启动北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准备重现当年太平湖的动人景色,经过多年建设,终形成潭西胜境的美妙景观。

  当然今天的潭西胜境并非当年的太平湖原貌,它包括了北护城河南岸部分,用栈桥把南北两侧景区联系起来。潭西胜境借用了德胜门水关附近北护城河当年的一段河道及周边的沼泽地带,看似与城内的积水潭,以及后来形成的太平湖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三者之间的隐秘联系早就有数百年之久了。

  (何岩巍)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