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剧院创新开拓打好运营“组合拳”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地方剧院创新开拓打好运营“组合拳”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07-14 13:36

  原标题:地方剧院创新开拓打好运营“组合拳”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李荣坤

  如果说前些年走进大剧院还是城市市民的一种奢侈,那么现在,舞台艺术已经逐渐大众化,公益演出和优惠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剧院本身是带有公益性的基础文化设施,是需要政府财政和管理基金、社会支持及优化经营共同维系的非营利性组织。如何将平稳运行和公益性、普惠性有机结合,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成为剧院运行面临的挑战之一。

  龙泉大剧院举办的惠民演出——《千与千寻》经典动漫电影原声音乐会演出现场

  上海越剧院大型扶贫越剧《山海情深》在遵义大剧院演出现场

  剧院运营各有各的难题

  今年以来,已有2万余名观众走进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大剧院。该剧院承接各类演出及活动31场,共举办公益类演出、活动19场,占演出总数的60%;整体票价低于周边贵阳、重庆等城市15%至20%。一些国内知名院团走进遵义,平均上座率65%左右。

  遵义大剧院在2018年试运营之初,由于产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等原因,使得剧院的运营无法支付每年1500万元以上的托管演出和运营经费;加之处于西南一隅,遵义的演出资源稀缺,使其难以通过“自带流量”“自身禀赋”来实现“自我造血”,只能立足自身实际,携手本地文化产业,逐渐摸索出适合遵义大剧院实际的发展模式。

  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大剧院于2011年建成,起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运营,在龙泉市委、市政府协调下,2016年由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进行管理并对剧院进行修缮。龙泉作为县级市,人口基数少,财政相对困难,无法采用委托专业团队的运营模式。龙泉大剧院院长严德清表示,剧院运营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和市场化公益运作,事业编制人员无法满足,于是成立了大剧院下属独资服务公司,用以调配剧院所需岗位人员,并进行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自2017年运营至今,龙泉大剧院共完成400多场演出、活动,其中政府大型会议活动120场,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50余场,社会团体演出活动230多场,取得了较大社会成效,群众满意度较高。

  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上述两家剧院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作经营模式,在不利的条件下开创出一条可行之路。遵义大剧院采用了“政府补贴、中心监管、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龙泉大剧院创新采取了“事业单位管理、公司化运作、政府补助”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大剧院运维问题。

  遵义大剧院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主体”,其演出活动数量、质量和“吸流”能力,均走在贵州同类型剧院的前列。高雅艺术在遵义不仅“有得看”“有得选”,更让广大市民“看得起”“看得懂”。风生水起的演出活动,需要多少费用?据了解,遵义大剧院年运转经费350万元,今年的经费又压缩为250万元。遵义市大剧院服务中心主任陈叇对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突围”之法: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探索符合遵义本地实际的运营模式。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剧目补贴+艺教分成+场馆运营”,以艺术培训、艺术考级、组建艺术团队、举办艺术季等方式,在培养和发掘音乐、戏剧、舞蹈苗子、尖子等的同时,加强驻场公司盈利能力,从而保障了优秀剧目的引进。

  “我们自己组建团队进行运营的模式比较适合于小县城的剧院,接地气,运营成本较低,较大发挥了剧院的公共文化功能。”严德清介绍了其具体举措:大剧院属于技术密集型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造成本高,运维成本大,资产管理由龙泉市大剧院事业单位管理,设施设备维护预算由财政基本保障,大型政府活动由政府提供保障资金。每年组织“两会”“青瓷宝剑节”“小城艺术节”等大型会议、演出活动20余场。此外,剧院由大剧院独资服务公司进行运营,根据本市情况制定和收取演出服务费(即适当成本管理),用于大剧院提供所需服务项目(舞台技术、场务、安保、保洁等)的各种工作人员(合同制工人、临时聘用人员、购买服务团体)的经费,通过公益营收、基本满足保障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所需的演出活动服务内容。如此,剧院每年承接活动60余场,创收100余万元。

  不断深挖拓展资源

  经营模式建立之后,遵义大剧院始终将观众作为主角,持续开展高雅艺术“滴灌工程”,将培养高雅艺术观众群体作为剧院的头等大事。通过“走出去”,不断将高雅艺术送进校园、推进商场等;通过“请进来”,定期举办公益演出、剧院开放日、各类艺术活动展演等,吸引市民走进遵义大剧院,领略剧院的建筑之美、声效之美、艺术之美。

  在新近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遵义大剧院着力“遵义特色”,突显“红色基因”,立足“传统文化”,将“小手牵大手”作为长期战略发展基点,携手贵州禾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以期形成艺术教育和剧目演出“双向互补、一体双翼”的发展模式。

  “我们不断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不断探索符合遵义实际的剧院运营模式。”陈叇表示,目的在于公共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组合投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激活文化市场要素配置,保证剧院剧目的高品质、高品位、高品貌。

  今年,遵义大剧院紧紧围绕建党百年,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活动,举办了上海越剧院大型扶贫越剧《山海情深》等大型演出,贵州花灯剧团大型主旋律作品《红梅赞》即将在大剧院开演,积极引进上海芭蕾舞团舞剧《白毛女》《闪闪的红星》、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大型传奇诗乐舞剧《大国芬芳》等。

  龙泉大剧院设立引进剧目专项资金,采取低票价制,每年根据专项资金引进各种国内外优秀剧目,让龙泉市群众在家门口便能欣赏高雅演出。同时,不断引导培养文化艺术消费观众,提升市民艺术素养。该剧院每年引进优秀戏曲、儿童剧、话剧及音乐会10余场,惠及大量市民。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