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剧《自然颂歌》中国首演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音乐戏剧《自然颂歌》中国首演

“圆白菜”道具从比利时寄来

来源:解放日报
2021-07-13 10:04

  原标题:音乐戏剧《自然颂歌》中国首演(主题)

  “圆白菜”道具从比利时寄来(副题)

  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 实习生 郭晟

  “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亨德尔曾说。昨晚,音乐戏剧《自然颂歌》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演,这是这部作品的中国首演。上海恰空古乐团和中央歌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演绎了亨德尔200多年前创作的《九首德意志咏叹调》。导演邹爽说:“这是一次人类和自然的对话,是感受亨德尔对自然之热爱的心灵触碰。”

  主创来自五个国家

  2018年,比利时透明歌剧院邀约邹爽排演《自然颂歌》舞台版,希望能在亨德尔的九首咏叹调中加入当代作曲家维姆·亨德里克斯的音乐。维姆创作的曲子营造了一种梦境,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游走。

  《自然颂歌》的主创团队来自比利时、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和中国五个国家。2018年邹爽回国接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后,为了剧作开始往返北京和欧洲。“基本上每一次碰面,成员都会带来自己国家的一些新的事物。”

  2019年底,邹爽和舞美设计师在武汉排演《九色鹿》,武汉的自然环境带给她很多灵感。“在武汉那段时间,我对自然对全球一体化有了更深的思考。差不多12月中旬,《自然颂歌》的舞美设计才最终确定下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自然颂歌》的排演带来巨大挑战。“最早一版选定的韩国女高音歌唱家由于欧洲疫情影响无法回来排演,我本以为剧作要取消,但最终大家还是决定继续下去。”本计划2020年3月上演的《自然颂歌》直到今年5月,才在比利时克拉拉音乐节作为开幕演出首演。

  能听到演员剥菜叶的声音

  《自然颂歌》的中国首演,邀请了恰空古乐团。这是中国第一个本真巴洛克古乐团,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青年音乐家为主体的古乐团体,旨在用纯正的古代乐器还原欧洲古代音乐的音色性格。古乐团的乐器,和如今的交响乐团有所不同,分成旋律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两种。旋律乐器有巴洛克小提琴、长笛、竖笛、双簧管、自然小号、木管号等;通奏低音乐器有鲁特家族的乐器、维奥尔家族的乐器、大提琴、羽管键琴、管风琴、巴洛克巴松、巴洛克竖琴等。

  恰空古乐团团长高孟麟说:“古乐器和现代乐器在音高、音色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琴弦在当时采用羊肠而不是如今的钢丝弦,所以音量会弱不少。”有趣的是,当时的作曲家甚至不会规定乐器的选择,比如只写“为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

  邹爽在导演《自然颂歌》时,常常会考虑平行时空的对比。“听亨德尔的作品时就在想,那个时候我们的古人是怎样歌颂自然呢,比如导演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我会想到同时期的中国作品《牡丹亭》。我始终认为这种对比能更好地帮助观众深入理解作品。”邹爽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导演,《自然颂歌》里有一个道具圆白菜。在比利时演出时,她非常想找到一棵完美的圆白菜,最后团队成员在唐人街买到几棵,她仍然不满意,就拜托道具师设计了一棵,一共21片叶子,每一片都能剥开。“观众能在音乐厅里听到演员剥菜叶的声音。因为巴洛克音乐非常轻盈。”

  圆白菜有它的象征意义。“每一片叶子一样也不一样,剥散开后最终还是能回归到一个整体。”这次中国首演,邹爽特意要求将圆白菜道具从比利时寄回中国。邹爽觉得,上海交响音乐厅给《自然颂歌》带来全新的体验:“这里的声音非常好,给巴洛克音乐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声场,视角也相当开阔,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尽管每次在不同场地都有一些新的挑战,但也让这部戏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