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权益保障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四川巴中柳林镇罐子沟村工会带领村民脱贫的启示——

“烂罐罐”何以变身成为“金罐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2019-12-10 08:12:06

  阅读提示

  四川巴中柳林镇罐子沟村,曾经是零产业基础、看天种粮的穷村子,村工会成立后,坚持“党建带工建,工会服务发展”理念,扶贫保障两手抓,通过引进3家特色农产业,实现全村总产值900余万元,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这个故事中,最宝贵的启示来自于村工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既保障村民获得工作机会,但涉及劳动权益问题也不让步”。

  “一条泥巴路,绕着山间转。十户九家穷,名叫‘烂罐罐’。”彼时,四川巴中柳林镇罐子沟村的贫穷远近闻名,中老年在家看天种粮,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谋饭碗,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如今,罐子沟村翻天巨变,声名远扬,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农家新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水泥路连着一片片绿意浸染的产业园,全村总产值9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

  “烂罐罐”何以摇身变成“金罐罐”?《工人日报》记者深入村中探寻这个贫困村“转身”的故事。

  劳模工会主席带头致富

  李兰,罐子沟村翻天覆地发展路上必须要提到的第一人。

  今年52岁的李兰是外嫁到罐子沟村的媳妇。当年,家里穷,为了供两个女儿读书,与丈夫外出务工。多年打拼后,夫妻俩不仅在老家新建了二层小楼,还在巴中市区购置了新房,小康生活令人羡慕。

  2009年,村里脱贫任务重,而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发展劲头不足,亟须中青年人接棒,李兰因曾经有在罐子沟村7社任9年社长的经历,应老支书邀请回村当村主任。2014年,又全票当选为村支书,因工作成绩突出,2015年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后又被选为村工会主席。

  回村这几年,李兰坚持“党建带工建、工会服务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罐子村离城区较近、有山有水、土地平旷等优势,与全村干部群众一道,先后建起葡萄园、石榴园及莲藕种植基地,创建了现代观光农业园,还举办了3场次荷花旅游文化节、葡萄采摘节等重大节会,2018年,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仅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50余万元。

  村里人都说,罐子沟村的巨变是因为他们选对了当家人。

  村子富了、企业效益好了,如何能让就近务工老百姓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就近务工村民的稳定就业能否持续?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外出打工的村民解除后顾之忧?怎样能够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参与村建设?凡此诸多发展后续问题,倒逼着李兰对罐子村未来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对具体工种津补贴标准二次协商

  42岁的韩荣华经村工会介绍,在村乡村旅游项目内从事保洁工作,月薪1800元,供应三餐,因离家近,既可照顾老小,又不耽误喂养鸡鸭。李兰认为,对于留守妇女而言,这是一份实打实的好工作。未曾想,上岗没过多久,韩荣华便打起了“退堂鼓”,希望工会能另荐工作。

  追问得知,企业老板要求韩荣华在做好保洁工作的同时,在无额外报酬的情况下参与农场工作。李兰立即组织工会干部到企业就韩荣华之事进行协商。最终,企业老板保证如若工人参与岗位职责外的工作将额外计酬。“不能让村民失去宝贵的工作机会,但涉及劳动权益问题也绝不能让步。”李兰说,这是村工会重中之重的工作。

  这次求助为村工会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课题。为此,村工会积极探索农民工工资“二次集体协商”的工作方法,即参照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同行业工资基准,协商确定罐子村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一次协商谈判后,对具体工种的工资、津补贴标准、发放方法等进行二次协商,以此兼顾不同工种的差异性。

  “村民有了好’薪’情,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村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中葡萄园、石榴园及莲藕种植基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次协商需求十分迫切。以葡萄产业园的套袋工为例,过去以每天60元计酬,协商后以7分每个计件,多劳多得后,不仅工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劳动效率也随之大幅度提升。此外,在村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中,厨师、服务员、传菜员、洗碗工、保安等不同岗位,也设置了不同形式的二次协商,确保村民收入能够随产业效益提升。

  “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来”

  今年“六一”,在村工会组织下,罐子沟村的孩子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次儿童节联欢会。每逢“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等特殊日子,村工会都会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为此村工会还建立了罐子沟村农民工文化驿站,购买了锣、鼓、唢呐等乐器,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文艺队,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来。”李兰介绍,他们在开展工会工作中着力将工会建设为规范型、和谐型、服务型、学习型、安康型、创新型职工之家,不断通过开展集体协商、技能培训、困难帮扶等活动,增强农民工对工会的认同感。还通过QQ群、微信群定期向在外务工的村民发布就业信息、通报家乡发展变化、宣传惠民政策,拉近与农民工的距离,吸引他们回乡。

  目前,随着多项产业齐头并进,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产业兴旺了,人气也提升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返乡,易新国便是其中之一。过去紧紧巴巴过日子的易新国,如今流转5亩多土地,每年可收益3000多元的流转租金,他还在村里经营起小卖部,到了荷花节的时候,一天能有300元收入,易新国乐得合不拢嘴。

  “从‘烂罐子’到‘金罐子’,村里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李兰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辖7个社417户1500余人的罐子沟村,过去每年有超过700人在外务工,今年的返乡人数已经达到400余人。

  “我们的荷花谷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未来,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李兰对此信心满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