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某学校学生展示制作的红丝带。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艾滋病防控主要是医学还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性病检测应不应该实名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应该侧重危害警示还是社会关怀教育?”——11月25日下午,2018京津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宣传辩论赛决赛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行,三地大学生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激烈辩论。
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艾滋病防控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数据显示,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患者约125万人,虽然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感染的绝对数不小。
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知艾”才能更好地“防艾”。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在此次活动上所言,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了解,让更多人成为艾滋病防控的宣传员。
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低流行水平
在活动现场,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18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今年10月31日,北京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9063例,其中今年1月—10月有2874例。
而从全国来看,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占69.6%,男性同性传播占 25.5%。
王斌此前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目前,我国艾滋病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感染率不高,但感染的绝对数仍然很大。
对于艾滋病防治,王斌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及综合干预的时效性,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增强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创新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推动自我检测、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广泛动员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将艾滋病逐出校园
数据显示,青年学生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在艾滋病防控的过程中,年轻学子的作用极为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我国15岁—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虽然近年来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但每年青年学生仍然有3000多例新发病例。
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则消息引发热议——一名艾滋病患者炫耀自己“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有专家称,此举或涉嫌刑事犯罪。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许多年轻学生缺少防艾知识,也是造成类似事件重要原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说,我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学习知晓率较高,但对于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依然较差。据统计,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不到40%。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以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知艾防艾的实践能力。据悉,此次京津冀高校辩论赛共有来自141所高校的226支团队报名,有20余万人参与其中。
专家表示,要将艾滋病逐出校园,需要整个高校、社会和每个家庭联动,共同发力,将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细水长流地进行下去。其中,在高校中开展同学之间互相传播防艾知识的“同伴教育”,是艾滋病防控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