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要闻

习近平访缅的三个向度

2020-01-18 21:11:2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习近平访缅的三个向度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结束对缅甸的国事访问。在这趟时间仅有20多个小时的新年首访之中,中缅关系的温度、高度和深度显现出来。

  温度:“小年”里的外交时刻

  大国外交多给人严肃的印象,但习近平此次缅甸之行,更添一份有质感的温度。

  时值岁末年初,中国民众往往有节日走亲访友的习俗。于国与国之间,此行被外界视为是中国外交一次“走亲戚”式的访问。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习近平在行前说,奠定了此访的温情基调。访问期间适逢中国“小年”,同缅甸总统温敏的会谈也充满温情,习近平表示,今天是中国农历“小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缅甸政府和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缅方则用热情欢迎中国最高领导人。当习近平的专机进入缅甸领空时,2架缅战机升空护航。在机场,缅甸第一副总统敏瑞率多名内阁部长迎接,民众夹道欢迎。在缅甸总统温敏为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专程前往欢迎和问候习近平。

  高规格的礼遇,凸显出中缅关系的不一般。这种关系,被双方用“胞波”情谊来形容。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在此行中说,要坚持做心心相印的好胞波,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把中缅友好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昂山素季亦表示,缅中“胞波”之谊历经时代变幻的考验,只有我们才深知其中的深刻含义。“中国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命运已把我们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度: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

  20多个小时,快节奏的外事活动,习近平此次新年首访被认为是中国“点穴式”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点穴式”外交指的是时间短且只是单独访问一个国家的外交访问,在短时间内集中讨论双方关注的问题、促进合作,是一种高速、高效的外交方式。

  站在外交布局的高度,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多次实践“点穴式”外交,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国周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从周边做起,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习近平在缅甸之行中说。他表示,此行释放的一大信息即是: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奠定深厚基础,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8日公布的联合声明亦将其写入其中:双方一致同意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

  至此,中缅命运共同体已成为继中柬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建的第三个命运共同体。

  外界认为,在建交70周年的时间节点,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将两国关系拉升到了新的高度。昂山素季则表示,习近平主席新年伊始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缅中致力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

  深度:经济走廊转入规划建设

  习近平此访还加深“一带一路”倡议同缅甸发展战略对接,力求使双边互利合作惠及两国民众。

  “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务实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框架从概念转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习近平在行前表示。

  而根据中缅联合声明,这一愿景已经深度推动:双方同意,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着力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三端支撑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

  习近平还提出,扩大贸易投资,密切地方合作。双方要发挥好中缅经济走廊北端自滇入缅区位优势,促进云南等中国地方省份同缅方的交流合作,服务两国发展的大局。

  观察认为,通过战略深度对接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走实,双方地区民众的生活质量都将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双方的人文交流还在此访中进一步加深。中缅都是风光旖旎的旅游大国,双方在此访中启动“中缅文化旅游年”。习近平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相信随着中缅文化旅游年的启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来到缅甸,领略这里传承千年的美丽图卷。

  “今年可以考虑去缅甸玩了。”在该条新闻的评论区,一位中国网友留言说。

编辑:高冲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2020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年大型主题策划《奔跑的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