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记者手记:在通往巧家县的路上
//www.workercn.cn2014-08-0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6日电(记者崔元磊、白旭)巧家县在此次云南鲁甸地震中的伤亡人数仅次于震中鲁甸,5日一早,我们从鲁甸县城赶赴灾区巧家县。

  途中,各种各样的救灾车辆与我们同行,有军车,有往灾区运送物资的民间救援车队以及救护车等。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刚到小寨乡就遇上堵车,交警和保安在维持交通秩序。

  据了解,前方去灾区的道路还没有完全畅通,而进出的车辆也受到交通管制按段放行,所以车辆排成一条长龙,盘踞在这条抢险救灾的“生命线”上。

  第一次感到危险

  前往巧家县的近路无法通行,我们不得不在下午绕道会泽,前往巧家县受灾较严重的包谷垴乡。由于是山路,且又绕道,本来平时只需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6个多小时。一路上能看到地震留下的痕迹:住在山上的村民的土房,有明显裂缝。

  道路多处塌方,越临近包谷垴乡,塌方越严重,甚至有石头在车前滚落,有些地方道路通行非常艰难,即使是越野车想要通过,司机都必须加大油门,同时握紧方向盘以防过度颠簸。来到灾区超过24小时了,我们第一次感到危险的真实存在。

  在一处非常严重的塌方处,大概有十余辆车被泥石流砸毁。路边的乡亲说,还有几辆车被泥石完全埋在下面,现在都没有办法挖出来。前面一处正在恢复道路的工地也刚刚发生塌方。余震不断,影响了道路抢修。

  “刚才我们听到上面有岩土松动的迹象,判断有可能是塌方,就赶紧跑开了。你看,我们还有人在那一边,就是刚才塌方的时候跑向另一个方向的。现在上面还有一颗大石头,他们都不敢过来。”一名工人说。

  丁家村百姓的希望

  晚上,仍在赶路中。我们看到有一群人站在路边,不少是老人和孩子。本来是打听到包谷垴乡还有多远的路程,没想到他们也是受灾百姓。

  30多岁的丁立,是巧家县老店镇丁家村人,自己住了才两年多的房屋就建在路边的这座山上。由于地震,房子开裂,现在晚上怕余震,和孩子都不敢住在里面,只能睡在路边的小面包车里。

  和他情况类似的丁家村人,在路边的就有差不多30人,一辆小小的七座面包车根本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睡觉问题。

  “现在只有老人在家里住,他们不愿意出来。我们希望能有帐篷,这样在路边搭好之后就能解决睡觉问题。”丁立说。

  一阵阵凉风吹过。记者不禁想到,在自然灾难之后,人们通常关注死亡和受伤人数,却可能忽视了为数众多的其他受灾者。在“黄金72小时”奋力救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更好地关心那些无家可归或有家不敢回的乡亲们,救援物资的分发是否也要更有效合理?

  “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我们想起上午堵车时遇到的重庆长城精英汇车队的领队陈延军,他们开了20辆越野车将救灾物资往灾区里运。

  “我们的救灾物资都是直接送到老百姓手中,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陈延军说。

  距包谷垴乡不到10公里的地方,前面再次出现塌方,汽车根本无法通过,再加上天黑、路边就是悬崖,我们不得不从山上撤下来,回到老店镇。

  晚上10点左右,好消息传来,通往震中的道路,在钢架桥搭建完毕后,已全线抢通。车辆和群众正在陆续通过钢架桥。“生命线”抢通后,很多乡亲应该很快就能获得急需的救灾物资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