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王恩清不断创新工艺参数,一次次收获工作中的“小确幸”——

把科技范儿“织”进面料

本报记者 张嫱
《工人日报》(2025年01月27日 05版)

“经纱纱线再调粗20%,纬纱纱线调细10%……”20平方米的试样车间内,王恩清正在与小组成员探讨产品研发参数。为了达到客户要求的蓝白交织配比,王恩清已带领团队进行了数十次试验。

“客户要求改变纱线细度,但颜色配比不能变,各工艺流程需要反复调试,才能达到最佳平衡值。”谈起产品研发,王恩清就有说不完的话。

全国优秀面料设计师、中国十大创新产品、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2008年研究生毕业来到公司至今,王恩清的成绩单扎扎实实写满了一页纸。在他看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面料的追求不再只是美观舒适,而是需要更多兼具保健、环保功能的新产品,自己的研发创新之路才刚刚开始。

面料能“弹”也低碳

王恩清是山东省龙口市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他的主要工作是带领团队进行羊毛面料的产品研发,把科技范儿“织”进面料。

2021年,公司提出设计研发一款自然弹大弹力的羊毛面料。“目前许多弹性面料都是依靠加入莱卡、氨纶等化纤成分实现,我们希望能通过纯物理的加工方式实现羊毛面料的自然弹力。”王恩清解释道。

经过半年的研发试验,王恩清将工艺设计和后整理工艺相结合,最终实现了羊毛面料15%以上的自然弹力,与依靠加入化纤成分达到的弹力效果相差甚微。“最重要的是,这种加工方式降低了能耗,面料废弃后还可以天然降解,实现了绿色低碳。”

产品获得成功后,王恩清又给自己出了新难题:自然弹技术大多应用在光面羊毛面料上,能不能在绒面面料中应用?

“相较于光面羊毛,绒面很容易出现毡化,通过物理加工很难达到理想的弹力值,难度非常大。”王恩清解释说。

又是几个月的通宵达旦,王恩清与团队成功将物理技术应用在绒面羊毛中,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在热爱里收获“小确幸”

大学时期,每次遇到课题研究,王恩清都会通宵达旦地写论文、做实验。对于技术,他似乎有种执念:“如果没研究出来,总感觉心里有块石头压着。”这样的惯性,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王恩清带领的团队共有3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工程师12人,普遍具备独立设计研发能力。但对专业有执念的他,始终坚持亲自设计分析每款产品的数据参数。

“公司有大量的来料加工和客户定制化产品,这些产品量化生产之前,都需要我们反复试验,确定产品参数。”与王恩清共事多年的于鹏介绍说,“这项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我们,但是每项产品王哥总是和我们同时出具参数。他的专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总能帮我们规避很多问题,提高试验成功率。”

王恩清说,“每次试样都像开盲盒,如果产品成功,心里会萌生出一份‘小确幸’,这种感觉让人有点上瘾。”

让面料更“健康”

有着典型“工科男”思维的王恩清面对专业总是有点较真。

一次陪母亲逛街,老人想买一件保暖长裤,老板有些夸大其词地介绍产品质地和功效。一旁的王恩清实在听不下去了,干脆就地给老板上了一堂面料分析课。

“那件衣服的覆膜原材料和工艺都很一般,虽然保暖,但是透气性、舒适性并不好。”看到老板略显尴尬的神情,王恩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随着人们审美标准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市场对高端面料的需求越发迫切,王恩清与团队成功研发改进了蝉翼纺系列产品。

“一克重的纱线足有200米长。”王恩清介绍说,蝉翼纺面料是将比头发丝还细的羊毛和细旦桑蚕长丝并合纺纱,面料轻薄透气亲肤,无论是光泽度、柔韧度都非常出色,这种面料制成的衬衣可以售价几千元,在高端市场很受欢迎。

不过,在王恩清看来,研发价值并非产品的市场售价,他更希望能设计出适合大众且健康安全的面料,普惠更多消费者。

为此,他与团队攻克了物理抗皱技术,改变过去依靠化学助剂实现面料抗皱的加工方式,通过优化纺纱工艺和面料结构达到羊毛面料的持久光滑平整。“采用物理技术实现抗皱,不仅加工过程更加环保节水,也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王恩清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