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一

深圳工会下活法律服务“一盘棋”,区域和行业特色品牌“百花齐放”——

“3+N”服务体系织密职工权益防护网

本报记者 刘友婷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06日 01版)

3月28日,在深圳利金城科技工业园的工会职工大食堂门口,不少职工驻足于龙华街道“近”企工会服务活动摊位前,或进行会员实名认证,或翻阅《小明务工记》《劳动法律法规选编》等册子,或排队咨询工会驻点律师……深受职工欢迎的多样化法律服务,已成为深圳工会推进建会入会等工作的一大抓手。

近年来,深圳市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非标准化、劳动争议类型复杂化日益显现,传统的线下型、单向型法律服务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此,深圳市总工会以工会法律援助、工会法律顾问和集体协商三项内容为核心,以源头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劳动法律监督、法治宣传教育等N项内容为抓手,面向职工和各级工会输送综合性法律服务,创建“3+N”工会法律服务体系。

宝安打造“工会调解+司法确认”石岩模式,龙华推出普法“工会样板”,盐田创立“劳动仲裁工会学堂”……在坚持全市法律服务工作“一盘棋”的前提下,深圳市总鼓励各区创设有区域和行业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

聚焦重点群体,“全链条”服务

管师傅来深圳务工4年多了,从没想过自己会“惹上官司”。

去年8月6日,完成一笔从深圳运送货物到汕头的长途单后,某互联网物流企业注册司机管师傅一直未收到3021.73元的运费。通过民警帮忙,从平台要到顾客联系方式后,他一边跑车一边讨要运费。追讨两个多月无果,管师傅将平台公司诉至法院。“想告顾客,却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告平台,平台不出庭。”了解到工会法律服务项目后,他立刻前往龙华区总工会寻求帮助。

“连被告的姓名、电话都找不到,这官司我怎么打?”管师傅直言,自己一度“像无头苍蝇般”不知道该怎么办,幸亏有工会律师“全链条”服务,才取得了重大进展。

工会律师团队接到管师傅的帮助请求后,立即召开会议分析案情,安排专人跟进,与他充分沟通后,补充提交证据。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申请调取顾客身份信息、申请调查令调取顾客户籍信息……几个月来,在工会律师的帮助下,法院将该顾客列为共同被告,5月将再次开庭审理。

该案件得以推动,得益于深圳市总工会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完善该群体权益保障制度体系。由于平台用工形式复杂,劳动关系不清晰、不确定、不稳定,不少像管师傅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欠缺法律知识,在遭遇工资拖欠、罚款等情况以及交通事故等职业伤害后,想通过司法手段解决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为此,深圳工会为骑手、货运司机、快递员、家政服务人员等提供站点式法律服务,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调解送到他们身边。去年,深圳工会还有效推动货拉拉、顺丰、滴滴等大型平台企业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建设,依靠律师等专业力量,集体协商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深圳工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不计算“盈亏账”,而是将回应职工群众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管师傅的案件中,为帮助追讨3021.73元运费,多名工会律师跟进了数月。

工会调解“减负”,司法确认“赋能”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务工大区,宝安区有职工350万人,其中产业工人270万人。光是石岩街道就聚集了上千家国高企业、20多万名职工。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年,工业体量全区第一的石岩街道,劳动争议案件却下降了40%。

“石岩街道创新‘工会+劳动+法庭’劳动争议调解模式和‘工会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工作机制,即‘石岩模式’,将工会、法院、劳动部门各自的职能优势拧成合力,推动形成劳动纠纷多元化解的新格局。”宝安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世斌介绍,宝安蓝领工人多,遇到劳动纠纷时,他们往往希望快速调解然后换一份工作。劳动仲裁约45天才可结案,劳动者一般“等不起”。

“石岩模式”正是为解决工人职工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等问题而提出的。该模式以工会主导调解,开展“引调入室”“送调下企”等工作,尽可能接收劳动争议案源,通过调解工作前置,在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前就将劳动争议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对于劳动部门受理的劳动信访案件和社区、园区、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双方有调解意愿的,优先移交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处理;双方无调解意愿的,根据案情移交劳动部门处理。据统计,目前劳动部门约35%案件转到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

调解成功后,由工会指导当事人向街道法庭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直接赋予调解结果法律强制执行力。为此,石岩法庭还专门设立了“柳海涛法官司法确认工作室”,以专业化团队开展司法确认工作。“调解结果能否执行、权益是否有保障,是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得到司法确认后,约7~10个工作日即可执行完毕。在企业看来,此举也保障了他们的利益,避免了职工拿到补偿后,多次反复提要求。”黄世斌说,自2020年5月石岩街道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200余宗,调解成功率高达66%,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200万余元。

石岩街道的探索只是一个缩影。目前,宝安全区已基本实现了各街道范围内“工会+劳动+法庭”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的全覆盖,而在市区法院也全面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由工会律师开展劳动争议案件调解。2022年至今,深圳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316宗,为职工挽回损失7785.03万元。

密织服务网,维权“零距离”

“多亏了工会律师的调解,赔偿从70%降至30%,否则我两个月都白干了!”范先生为罗湖区珠宝市场一公司运送黄金、珠宝等贵重首饰,2021年6月,因疏忽在运送过程中遗失了一个价值13647元的金手镯。为此,公司让其赔偿70%的损失,即9553元。通过罗湖区翠竹工会联合会,范先生联系上了工会驻点律师王佳明。“工会律师就在园区内,就在我身边,真的是‘零距离’服务。”经过律师与公司调解,最终范先生只需承担30%损失,即4094元。

为织密职工权益防护网,深圳工会线下建立服务阵地网络,让职工出门就能找到工会;线上推出律师实时咨询服务,打通工会法律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

“受众面广,既能为职工解答法律问题,又能给企业提供法律建议。”谈及工会法律服务站点的好处,工会律师王佳明直言,作为工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窗口,驻点律师对职工提出的法律问题类型并不作限制,全方位回应其法律需求。以富士康龙华园区驻点经验为例,该园区职工关于劳资纠纷咨询占比不到10%,更多是涉及婚姻关系、民事借贷、遗产继承、房产买卖、宅基地征收等法律问题。而在初创型企业较多的南山金谷工业园驻点时,更多的咨询则是企业方关于用工风险、如何建立合法有效的制度、如何平衡用工成本与管理规范等法律咨询。

目前,深圳已建立以1个市级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为“中枢”,11个区级工会法律服务站为“脉络”,91个基层工会法律服务站点为“神经末梢”的服务阵地网络。2022年以来,深圳各级法律服务站点累计接待职工电话来访13503宗,法律咨询18449人次。

“公司扣工资,职工有效追索权是几年”“租房合同没到期,想退租,房东会给我退押金吗”“别人欠我钱,3年没还怎么办”……3月28日,深圳龙华区总工会举行在线普法咨询直播,不少职工通过聊天形式咨询律师法律问题。该平台是龙华区总打造的普法“工会样板”渠道之一,该区建立线上法律咨询“微服务”,依托“云·工人文化宫”打造工会法律服务直播平台,律师“5×8小时”提供实时在线法律咨询解答服务。

市级层面,为快速响应解决职工诉求,深圳搭建智慧工会平台,建立法律知识库、法院律师库等法律服务线上资源库,搭载市区各级多渠道业务受理、分拨、处置、统计和分析等功能,打造“全天候”法律服务平台,实现职工诉求一站式受理,即时性响应,全过程线上流转。接下来,深圳将建立工会法律服务站点电子地图,职工可以获取就近法律援助站点的线下劳动用工维权指导。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