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2月12日 星期一

湖南溆浦:非遗接地气,迸发新活力

《工人日报》(2023年02月12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陈小勇)“首演至今,演了超过50场,演员的足迹遍布全县25个乡镇,几乎场场都是爆满。”谈起大型原创辰河目连戏《孙学辰》的受欢迎度,湖南省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郑丽萍一脸自豪。

《孙学辰》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在时任县委书记孙学辰带领下,溆浦十万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深子湖水库,从根本上破解当地靠天吃饭困局的真实故事。

“演员们完美演绎了当年的建设情景。”17岁时曾参与深子湖水库修建、如今已是深子湖镇深子湖村支部书记的毛家展说,他含泪看完了整场演出。

辰河目连戏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溆浦县精心编排的《孙学辰》一剧,去年成功首演后,收获如潮好评。

这部剧的成功,是溆浦县做活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作为屈原文化发祥地的溆浦,该县非遗资源丰富,从让人耳目一新的花瑶挑花,到叫人拍手叫绝的辰河目连戏,从婀娜多姿的蚕灯舞,到古老神秘的傩戏……种类繁多,精彩纷呈。

“非遗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要接地气,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它的美。”溆浦县委书记郑湘认为,非遗文化是溆浦“根”之所系,“魂”之所依。保护传承利用非遗,需要推动非遗走进乡镇村寨,走近老百姓的生活。

为此,溆浦县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文艺创作、文化价值转化等工程。为做好辰河目连戏的保护传承,专门成立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安排非遗专项资金,在县职业中专开设辰河目连戏“非遗班”,定向培养29名00后传承学员。

“如今,这批00后已成为辰河戏曲保护传承事业的生力军,担起了主角,挑起了大梁。” 辰河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斌告诉记者,辰河目连戏曾一度举步维艰、后继乏人,能上台唱戏的年纪最小也有53岁。

此外,该县还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档,签订保护传承协议,每年年底实行考核,以确保传承活力。建立非遗展示厅和传习所,目前已建国家级项目传习所4个,省级非遗项目传习所3个。同时还成立非遗保护协会2个,建立非遗项目产业化生产基地4个。“这些展厅、传习所、保护中心、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文化景点。”溆浦县文旅局局长金中平介绍。

溆浦县还想方设法让当地的非遗文化走出去。组织“花瑶挑花”传承人到韩国、西班牙等国家展演,“辰河目连戏”到台湾、广州、深圳等地展演,均受到好评。

2018年,溆浦县重新修缮废弃茶楼,恢复了可容纳120名观众的小剧场“梨园茶楼”。“茶楼天天有戏看”已成为溆浦的一张文化名片。溆浦县还打造了雪峰山雁鹅界非遗集市等众多“旅游+非遗”景点,带动全县近50个非遗项目、近万名非遗传承人参与进来。

据了解,目前溆浦县公布非遗名录共46项。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3项,市级27项,县级14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