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一

为家乡发展,黄彪放弃外出务工,带领乡亲一起过上家门口的好日子

百里杜鹃飞出“领头雁”

本报记者 李丰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22日 06版)

每逢周末,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大堰社区就会迎来一批前来旅游休闲的游客,他们有的畅游在山水之间,有的在游泳池边踱步,有的在小吃摊前品尝特色美食,晚上则在广场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美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和优质的服务,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而事实上,大堰社区曾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数年前主要靠种植烤烟获取经济收入。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家家住茅草房、户户吃苞谷饭,唯一的一条泥土路坑坑洼洼,连着大山内外,连基本出行都成为困难。

从贫困到小康,从无名小村到旅游胜地,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彪哥”。

百里杜鹃海恩底圆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彪,正是村民们口中的“彪哥”,也是从大堰社区外出务工的青年之一。“我之前在浙江打工,是一个标准的农民工,后来自己做包工头攒了一些积蓄。”他告诉记者,2014年务工返乡后,正准备和朋友一起在附近的黔西市做猕猴桃种植,是村支书黄承志打动了他。

2015年,贵州省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听闻黄彪将要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农业种植,黄承志专程坐车去黔西市找到他。“老支书说得情真意切,希望我不要走,留下来带着村民一起发展美丽乡村,带着村里面的困难户一起致富”。

面对老支书的诚意,想到乡村发展难得的机遇,黄彪决定留下来为家乡做一点事,带着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说干就要干,干就要干好。2016年,摸清市场需求后的黄彪成立了海恩底圆梦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在山坡上进行杨梅、猕猴桃的仿野生种植,在平地建大棚种植草莓、辣椒、食用菌等收益较好的作物,并开发花茶、花酒、花饼等特色产品,与仿野生种植的水果一同供应旅游市场。

海恩底圆梦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区党支部积极参与,采取“党支部和能人联建、资源和资产联合、集体和农户联管、机关和社区联创”的“四联”模式运营,带动了民宿旅馆、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集聚地。

就在村民们集思广益想要进一步发展乡村经济时,黄彪瞄准了乡村旅游市场,他决定出来牵头搞旅游合作社。他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响应,当即就有14户村民每户出资5万元,还有的以土地折价入股,共同建起了旅游度假山庄。不到3个月时间,泳池、烧烤屋、垂钓园、采摘园、火把节广场等崭新的旅游设施就建立起来。

大堰社区80%的居民都是彝族,每年都要在一起过火把节、彝族年。度假山庄建起后,黄彪把彝族文化打造成山庄的特色旅游名片,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和当地彝族同胞一起过节,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从春天杜鹃花开到暑假旅游旺季,度假山庄都是一房难求。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海恩底合作社的成员也由原来的42人发展到191人。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不少村民纷纷加入旅游行业,从事农家乐、农家旅游、采摘园、烧烤房等服务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致富的期盼,大堰社区也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越发欣欣向荣。

看着这些年来的努力和付出终有成果,黄彪深感不易,也对支持乡村致富工作的乡亲们充满感激。

如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振兴路的大堰社区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海恩底度假村,平均每年旅游收入达到100万元,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耕乡村旅游发展以来,黄彪先后获得“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先锋”、毕节市优秀社会志愿者、“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荣誉的加持更加坚定了黄彪为家乡发展奋斗的决心,他说:“我会再接再厉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雁’,带领乡亲们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吸纳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大家都能享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