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2016全国两会 • 报告厅

政府工作报告14次提“服务业” 玄机何在?

2016-03-07 08:06:5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漫画 赵春青

  根据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刘志彪委员的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服务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经济学词汇,总共达到14次。

  报告中,对服务业的第一个表述是,“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数据几天前已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屡屡被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引用。作为我国著名的就业问题研究专家,当很多人在谈论GDP增速时,他屡次用经济上的另一个指标——“就业”,来告诉人们中国经济信心在哪里。

  在刘志彪看来,“服务业”高频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某些显著和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服务业不管在2016年的经济工作中,还是在‘十三五’发展战略中,都将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用郑东亮的话说,“未来就业结构将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服务业高速发展,意味着就业稳定

  报告中提到,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为何GDP增速不及往年,新增就业却超过预期目标?

  第一个原因就是GDP总量的“盘子”变大了。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委员提供了一组数据:2006年GDP增长10.7%,增量约为3万亿;2015年GDP增长6.9%,但增量达到4万亿。“经济增速虽然慢了,但是经济总量基数大了,容纳的就业量也会保持在相当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裴长洪说。

  裴长洪所指的“新经济”,就包括了报告中提到的“现代服务业”。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委员指出,随着经济结构优化,我国就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加明显。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力超过第一、二产业。过去10年,我国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数量增加了1亿人。据测算,产业增加值同比每增1个百分点,二产可以增加就业61万人,而三产则为70万人。

  “就业不下降,与服务业高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刘志彪委员认为,服务业在就业中占据“半壁江山”,标志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服务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远超制造业的比重。

  “服务业在GDP增长方面是‘慢变量’,但对就业却是‘快变量’。”吴江说,服务业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拉动能力。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两会民生观察

  • 春节过后,返乡笔记刷爆朋友圈,空心农村、儿童留守等问题凸显。年迈的父母舍不得儿女远走他乡,年幼的孩童不愿与父母天各一方。

代表委员面对面

  • 何健忠,1959年6月生,中共党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邮政局江平路支局长。

微E两会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微信

视频报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6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