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4-05-18 08:09

原标题: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我省自然环境优良,生态资源富集,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需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评价的重点在于对生态产品本身经济价值以外的调节服务功能进行评价。需根据我省区域特征制定生态产品评价指标,充分考虑区域内各类生态产品类型,根据各类产品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进行综合筛选。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开展工作,注重不同区域指标选取的侧重差异。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践中,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反馈,实时调整生态产品的交易价格,以确保价格能够真实反映生态产品的价值和市场供需关系。努力探索出适应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价格调整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整合省内各专业领域资源,鼓励相关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重点整合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构建符合我省省情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架构。

推进生态产品产业化

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是生态产品市场化及其经济价值提升的重要保证。要依托优势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生态文化服务类产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依托省内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及文化特色,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利用省内森林、温泉等资源与医疗、传统养生融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进一步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我省生态农产品价值溢价。重点依托地理资源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加工品,严格把控精深加工农产品的生产流程,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加大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我省生态农产品整体知名度。进一步推进生态产权交易。加大对我省森林、草地、湿地等区域碳汇量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林权、水权、草权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交易以及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生态产权的交易,积极对接国内其他地区,拓展生态产权跨区交易市场。

健全生态产品利益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推动省内生态补偿制度合理化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生态修复、生态产品开发建设项目。搭建生态产品供给地及受益地沟通协调渠道,探索异地合作发展模式,建立并健全一体化利益分配机制。

另一方面,健全生态环境利益导向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各主体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度,推动利益分配和政策支持的合理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另外,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对生态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划定专项资金对进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为生态产品的开发经营及市场化发展助力。

搭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价值转化媒介,是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应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平台。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的法律地位,明晰交易规则和监管方式。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和合理设定交易限额,在激发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市场活力的同时确保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优化平台功能,依托新兴技术手段,实现生态权益交易的智能化、数字化。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提供生态产品交易相关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降低生态资源权益市场交易门槛。同时,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监管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举办推介博览会等方式拓宽生态产品交易,统筹市场各类资源,鼓励各类生产者、消费者及行业专家参与交流活动。对接各类媒体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提高生态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号召公众参与生态产品消费市场,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应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明晰各类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和价值,确立生态资源权益归属及其受益主体。着重从供给侧发力,优化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生态产业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性,应构建生态产品保护与补偿机制,努力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同时,需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实现生态产品的合理定价和高效流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

迟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