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OpenAI“内斗”余波未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17 05:15

原标题:OpenAI“内斗”余波未了

毕振山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之际,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再发人事变动。

当地时间5月14日,OpenAI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韦尔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将从OpenAI离职。苏茨克韦尔表示,OpenAI的发展轨迹堪称奇迹,相信OpenAI将在现任首席执行官(CEO)萨姆·奥尔特曼等人的领导下,打造安全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苏茨克韦尔宣布辞职前一天,OpenAI刚刚发布了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的最新版本GPT-4o,其在语音对话、识别图像等方面的功能都有所加强。作为首席科学家,苏茨克韦尔的离职让外界颇感意外。

现年38岁的苏茨克韦尔是以色列裔加拿大人。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期间,师从著名的“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大学毕业后,苏茨克韦尔在斯坦福大学吴恩达团队做过博士后研究,后来又加入谷歌大脑研究室。

2015年,奥尔特曼、马斯克等人联合创立了非营利组织OpenAI。当时,苏茨克韦尔已经因为在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关注,马斯克便力邀苏茨克韦尔以联合创始人兼研究总监的身份加入OpenAI,很快苏茨克韦尔又升为首席科学家。

按照奥尔特曼的说法,“如果没有苏茨克韦尔,就没有OpenAI的今天”。在ChatGPT的研发过程中,苏茨克韦尔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发生在2023年11月的奥尔特曼离职事件,暴露了OpenAI的内部分歧。

2023年11月,OpenAI突然宣布奥尔特曼将离开公司。在董事会6名成员投票中,包括苏茨克韦尔在内的4人都要求解雇奥尔特曼。此后,OpenAI的大股东和很多员工都要求奥尔特曼复职,苏茨克韦尔本人也在呼吁奥尔特曼回归的公开信上签字。最终,奥尔特曼回到了OpenAI并重新担任CEO,苏茨克韦尔则从董事会名单中消失。

奥尔特曼当时表示,他“爱戴并尊敬”苏茨克韦尔,希望继续与苏茨克韦尔保持工作关系。但从那次事件之后,苏茨克韦尔就很少露面了。据不少媒体分析,苏茨克韦尔与奥尔特曼之间,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上的分歧一直没有弥合。

苏茨克韦尔等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表示担忧,认为有必要加强监管。但奥尔特曼却并不太重视这一方面,曾直言“人工智能还没到需要监管的时刻”,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外媒报道称,OpenAI多名员工在奥尔特曼遭解雇前曾提及名为“Q星(Q*)”的人工智能算法项目,警告该项目在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实际上,早在2023年7月,苏茨克韦尔就与OpenAI的研究员詹·莱克等人组建了一个名为“超级对齐”的团队,以研究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利益保持一致。苏茨克韦尔宣布辞职后,詹·莱克也紧接着宣布辞职。而在此之前,“超级对齐”团队的两人已经被开除。

对于辞职后的去向,苏茨克韦尔并没有明说,他只是表示:“接下来的项目让我兴奋,对我个人颇具意义。我将在恰当的时候分享细节。”苏茨克韦尔曾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强大之后,其对待人类可能就像人类对待动物一样。不知道苏茨克韦尔接下来的研究,是否与他的这些担忧有关。

在苏茨克韦尔离开OpenAI之际,OpenAI实际上正处于高光时刻,公司估值超过800亿美元。ChatGPT问世以来,已经在全球引发人工智能研究热潮。就在15日,谷歌也推出了新一代大模型,包括由升级后Gemini模型驱动的万能AI助手Project Astra和对标Sora的生成视频模型Veo。另外,苹果公司和谷歌都表示,将把人工智能功能或模型应用到以后发布的手机系统中。

尽管奥尔特曼等OpenAI高管都对苏茨克韦尔表达了感谢,但该公司很快就任命研究部原总监雅各布·帕霍茨基为首席科学家。帕霍茨基2017年加入OpenAI,2023年8月担任研究总监,领导了GPT-4和OpenAI Five的开发。可以说,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参赛者”都在争分夺秒,苏茨克韦尔是就此销声匿迹,还是将开辟出新的“赛道”?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