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在广东举办的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引领少年儿童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寻找答案的人,会变成书写答案的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16 04:50

原标题:在广东举办的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引领少年儿童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引题)

寻找答案的人,会变成书写答案的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曦

“南极的鱼为什么不结冰?”“人类会掉进黑洞吗”“可以用氢、氧原子来合成水吗?”……近日,以“我们爱科学”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系列交流活动在广东举办。会场里,台上,中外科学大咖奉上一场场“知识盛宴”,将自然界的奥妙娓娓道来;台下,一张张好奇的面孔写满向往,一个个稚嫩的问题天马行空,幼小的心田从此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探索启未来

“在西太平洋深处,有一群美丽的发光生物,他们有时候聚在一起,绚如烟火,有时候快速散开,灿若星辰。”唐立梅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也是我国首位乘“蛟龙号”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开幕式上,她为各国少年儿童揭开了深海世界的一角。

面对台下亮晶晶的眼睛,她向小朋友们发出了邀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只进行了5%,那里的生命奇妙而顽强,蕴藏着物种演化生生不息的秘密,我在深海等着大家!”

解密水的结构,走近国产扫描探针显微镜;回溯AI的发展历程,畅想人工智能与我们的未来……少年儿童科学公开课上,各领域的前沿观念为孩子们推开了“创新之门”。跟机器人对弈,与聪明的机械臂比拼“手速”;体验国际摩尔斯电码,了解如何用它发送航空航天信号…… “科技市集”上,企业与高校的高新技术产品给孩子们打开了“想象之窗”。

“能与这么多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我特别激动!”陈墨菡在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读八年级,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在参加论坛的过程中,她更加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我想像他们一样,做一个专注而不畏艰难的人,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一些贡献。”

阅读致未来

“我阅读的第一本科普书籍是《神奇校车》,主人公乘坐一辆神奇校车,探索太阳系的各大星球,从此我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少年儿童科普阅读论坛上,来自广州市少年宫天文班的谢朗分享了他在书中与天文结缘的故事。

什么样的科普读物更适合孩子?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出版行业从业者与少年儿童代表展开了探讨。“相较于传统的百科全书,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中,科学漫画书十分受孩子欢迎。”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李剑龙创立了“谢耳朵漫画工作室”,尝试把论文、教科书里的内容改编成漫画,通过更生动、更严谨的形式,向全世界的孩子介绍科学知识。

在他看来,儿童科学阅读需求分为4个层次:科学启蒙、科学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前沿科学教育,“要为各年龄段设计合适的读物,引领孩子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事科学教育多年,广州市少年宫党委书记魏晓丽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打造科普IP,推出系列读本,用独具个性的IP形象和科创衍生品,来激发孩子们连贯阅读、系统学习的兴趣。二是在作品中凸显中国科技的特色和成果,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少年问未来

“每到夏天想开空调时,我经常发现去年的电池烂在遥控器里。我和爸爸摸索着用改装后的电容代替电池,可以直接用USB接口充电。”在“我们爱科学”故事会上,来自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陆羏雨分享了自己的小发明。

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为中外少年儿童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大家在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基础上“用科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勾勒未来学校、未来城市、未来世界。

无人机、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走进珠海横琴华发容闳学校,各种“黑科技”未来感十足,一只四处踱步的“机器狗”更是栩栩如生,吸引孩子们驻足围观。在这里,中外少年儿童共上一堂“未来城市”科技创想课。

课间,就读于该校七年级的黄睿翔分享道,学校每学期都开设“科学选修课”,自己最喜欢的是3D打印课程。而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了解到,3D打印技术将应用于飞行器零部件、汽车外壳的制作中,甚至有望打印出器官。“未来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我更想好好学习这门课了。”黄睿翔说。

“未来城市”创想营活动中,中外少年儿童既登顶广州塔,远观港珠澳大桥,走进珠海太空中心,又亲身体验了无人驾驶、编程设计、VR眼镜……每一段旅程都是与未来的对话,每一次追问都是对科学的求索。终有一天,寻找答案的人,会变成书写答案的人。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