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这份爱为听障生“响”了15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05-15 16:05

原标题:这份爱为听障生“响”了15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作为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重师)“融·趣”手语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教育康复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张滔正抓紧最后几个月时间做好交接工作。

4年前,张滔在新生报到时了解到了这个专为听障群体而设的志愿服务项目,报名加入。

这个项目的前身是译心手语翻译志愿服务队。2009年,我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郑璇在重师任教时注意到,西南地区尚未开设手语专业,校内缺乏专业的手语翻译员。为此,她号召手语爱好者们义务为听障生进行课堂、会议、讲座等手语翻译,并面向全校专业学生招募志愿者,邀请听障生做手语教学志愿者,教零基础的志愿者学习手语。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学生蔡晓丽自幼失去听力。2020年,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她成了一名手语教学志愿者。从简单的字母、词语到复杂的句子、对话,甚至是法律、医疗等专业领域手语动作……蔡晓丽从听障群体实际角度出发设置教学内容,帮助张滔等一批健听人习得手语技能。

冉竺玉是一名有残余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听障生。加入“融·趣”手语志愿服务团队后,通过学习手语逐渐增强了自我认知,并能熟练地根据课堂实时字幕和老师口型进行手语翻译。此外,她还连续一学期为重庆市启聪学校(原重庆市聋哑学校)听障高中生做英语学科辅导,实现汉语、英语、手语3种语言间的自由切换。

据张滔介绍,志愿者在正式上岗前,需要进行每周两次、为期1年的手语培训,这对需要兼顾学业的志愿者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特殊教育系2023级研究生高静刚开始在公开场合做手语翻译,很害怕和听障群体对视。但在和听障生的交流中,被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如今面对几百人的会议手语翻译任务,也能应对自如。

“项目已经形成了手语翻译、手语培训、技术咨询服务、关怀服务、学业辅导、就业帮助六大服务内容,出版的《手语基础教程》等10余项教研成果在30多所院校使用。”梁玉音是特殊教育系的一名青年教师。这些年,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专业壁垒,让手语成为一门实用的流通语言。

在校内,她号召民航服务、酒店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加入团队,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将手语和专业学习结合,拓展手语应用;在随堂手语翻译基础上,帮助100余名听障者通过英语等各类等级考试。

在校外,梁玉音带领志愿者们参与到华为、腾讯等企业的手语数字人研发优化、语料库建设及信息无障碍技术等咨询服务中;定期到听障人士居住集中的村、社区进行手语微宣讲;进入公、检、法、司、医疗等行业领域,进行手语科普。

听障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也被纳入志愿服务的重点内容。听障人士田野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发手语讲解系统。创业初期,人员招聘、商务洽谈等环节需要专业的手语翻译员,梁玉音及学生志愿者便一对一为其提供手语翻译服务。

据重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高菁励介绍,该志愿项目成员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至如今的200余人,累计开展听障信息无障碍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成功培养出业务熟练的手语翻译及5200余名助残志愿者。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